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爱儿小醉】儿童骨科下肢手术后周围神经阻滞的长期并发症

来源 2025-09-30 12:15:57 医疗资讯

引言

区域麻醉技术在小儿上下肢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其目标在于改善术后疼痛、减少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使用、促进功能恢复,从而缩短患者出院时间。外周神经阻滞(PNBs)是一种常用的区域麻醉方式,与中枢神经阻滞不同,它能将局部麻醉精准作用于特定神经或神经束,因此可根据具体手术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常见的下肢神经阻滞包括股神经阻滞、内收管处的隐静脉神经阻滞(收肌管阻滞)、腰丛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当在腘窝实施时称为腘窝阻滞),以及髂筋膜阻滞。然而,区域麻醉的长期术后益处尚未明确。尽管PNB具有短期优势,但关于其长期神经并发症的证据以及对术后恢复、康复和预后的具体影响仍缺乏充分研究。

鉴于PNBs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儿科骨科下肢手术的镇痛方案中,因此了解PNBs对这个年轻人群的长期功能、神经和疼痛结果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系统评价旨在对现有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文献聚焦于儿科患者在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周围神经阻滞(PNB)后所报告的长期并发症。

方法

使用PRISMA(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首选报告项目)指南进行系统性文献检索,通过筛选确定合格标准。检索使用PubMed和Ovid MEDLINE数据库进行,关键词包括:“外周神经阻滞”、“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术”以及“区域麻醉”,同时结合“骨科手术”、“儿科”、“关节镜检查”、“重建”、“腘窝”、“内收肌”、“股骨”、“坐骨”以及“膝关节手术。通过自动化数据库标准筛选文献。这些设置会自动排除非英语文献并按年龄进行筛选。任何包含19岁以下患者的文献均需审核。排除(≥ 19岁)队列研究的文献。随后对标题进行人工筛查以排除非骨科手术研究。

纳入标准:针对骨科手术(<19岁)儿童患者应用下肢神经阻滞(股神经、内收肌、腘窝及坐骨神经阻滞),且讨论术后神经阻滞类型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研究。

排除标准:研究类型不正确、非儿科人群、非神经阻滞或上肢神经阻滞、非外科手术阻滞(即急诊科用于急性疼痛管理的阻滞)、未报告并发症的研究。此外,仅从麻醉学角度探讨神经阻滞置入技术而未评估功能结局的研究也被排除。

研究人员对剩余文献的摘要进行筛选,重点核查手术类型、手术部位及并发症报告情况。随后对剩余的文献进行全面彻查,收集手术类型、患者年龄、实验设计及儿科PNBs长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本综述将术后≥6周出现的并发症定义为“长期”并发症。所有纳入文章的参考文献列表也被筛选,确认初始数据库检索是否存在遗漏。

有4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选摘要并审查全文(S.M.T.、C.F.W.、Y.V.M.、D.W.)对纳入的16 向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当出现疑问或存在分歧时,均需与接受过双重培训的儿科运动医学骨科专家(J.J.B.)共同讨论后得出结论

通过PubMed和Ovid MEDLINE数据库共检索到5759篇文献,其中4473篇因年龄筛选条件被排除,另有526篇因非英语文献被剔除。经过1256篇标题的初步筛选,822篇非骨科手术相关研究被排除。最终确定434篇摘要进行深入检索,其中158篇符合纳入标准。对这158篇文献的全文进行严格审核后,最终纳入16篇文献

1.png

结果

最终纳入16项研究,包括20,217例患者,报告了长期并发症并被纳入描述性分析。在报告存在或不存在长期并发症的16项研究中,9项研究报告了长期并发症的发生,7项研究报告无并发症(表1)。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慢性疼痛、运动缺陷和感觉异常。

image.png

股神经阻滞

在纳入的16篇文献中,有11篇研究了股神经阻滞(FNBs)。其中4项研究显示未出现长期并发症、疼痛评分差异、神经功能缺损或运动功能障碍。总体而言,7项研究报告了股神经阻滞相关的长期并发症,而2项研究虽提及并发症但未具体说明涉及的阻滞类型(见表2)。在专门报告股神经阻滞并发症的研究中,9511名患者共出现117例长期并发症(1.2%)。在2项报告多种阻滞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股神经阻滞)长期并发症的研究中,2367名患者共报告14例并发症(0.6%)

有7项研究记录了FNBs的并发症是长期运动障碍。报告与PNBs可能相关的并发症包括膝关节伸展活动范围受限(21.1% [8/38名患者])和快速等速膝关节伸展下肢对称指数(比值比0.45[与无FNB组相比]。FNB组17.6%的缺陷较对照组11.2%的缺陷)、股四头肌抑制持续时间延长(4.9% [2/ 41例患者])1,以及接受阻滞治疗患者单腿深蹲不对称性增加(比值比3.4)有3项研究记录了FNBs作为并发症导致的长期感觉异常,具体表现为前大腿近端感觉丧失(9.8% [4/41名患者]),还包括股前皮神经感觉异常持续超过24周(3.6% [3/83名患者]),以及未按阻滞类型具体说明的残留感觉神经学改变(2/15,178名患者)。(0.01%)

image.png

腘神经阻滞术

在16项研究中,有4项涉及腘神经阻滞的讨论。其中2项研究未报告长期并发症或神经功能后遗症。另有2项研究(包括腘神经阻滞及其他区域阻滞)显示:在2967名儿科患者中,有4例(0.1%)出现持续超过3个月的长期感觉并发症(表3)。未发现患者出现永久性运动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检查了包括腘神经阻滞在内的多个阻滞,但没有进一步详细说明感觉变化是否仅发生于接受腘神经阻滞的患者。

2.png

坐骨神经阻滞术

在16项研究中,有6项包含坐骨神经阻滞的研究。其中3项未发现长期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或运动功能障碍。在涉及长期并发症的3篇文献中,共描述了3615名患者(0.5%)出现的18例并发症(表4)。1项研究报道了与坐骨神经相关的特定长期并发症,3项研究提及并发症但未明确指出是否特发于坐骨神经阻滞。

在报告并发症的3项研究中,2项涉及慢性疼痛,1项涉及运动功能障碍,2项涉及感觉异常。其中一项研究仅报告了慢性神经性疼痛:在350名患者中,2%出现疼痛(其中60人接受了骨科手术)。该研究未将疼痛归因于特定阻滞类型,因为评估了多种阻滞方式。另一项研究仅报告感觉异常:在15,178名患者中,有2例出现未具体说明的感觉神经并发症。该研究同样未将感觉异常归因于特定阻滞类型,因为评估多种阻滞方式。还有一项专项研究记录了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可能存在坐骨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时,出现的慢性疼痛、运动功能障碍及感觉异常。该病例报告中,患者出现腓神经分布区域疼痛和感觉异常;患者还长期虚弱,导致随后跌倒并发生股骨骨折。

image.png

讨论

作者将在本研究的报告中,并发症被归类为几个主要类别:慢性疼痛、肌力减弱、活动范围受限和感觉障碍。两项研究中共有16名患者报告了慢性疼痛,四项研究中有45名患者报告了肌力减弱,两项研究中有16名患者报告了活动范围受限,四项研究中有11名患者报告了感觉障碍。这16篇文章包括各种下肢神经阻滞类型,其中11篇讨论FNBs,7篇讨论坐骨神经阻滞,4篇讨论腘窝神经阻滞。一些研究评估了多种阻滞并报告了并发症,但没有具体说明并发症与哪种阻滞相关。

本系统综述的核心目的在于:亟需对这一主题展开更全面、更深入的探索。现有文献表明长期并发症确实存在潜在风险,但无法明确量化这些风险,来为患者提供咨询。

周围神经阻滞术后长期并发症报告不足且描述性细节有限,其潜在原因可能有多种,包括长期并发症较为罕见、并发症病因难以诊断以及长期随访护理存在差异。本研究着重指出,有必要设立前瞻性登记系统以及多学科论坛,专门用于汇报术后并发症情况。同时,在向期刊投稿时,也建议或要求在任何与手术相关的研究中纳入有关并发症的信息及分析内容。

作者认为该系统综述有三个局限性。首先文献检索方法,使用自动化工具在完成初始数据库检索时根据患者年龄和语言排除研究可能会引入偏倚;其次,并发症报告,本研究对并发症的报告采用描述性汇总方式,由于各研究存在异质性,未进行频率和发生率的统计分析;由于该领域相关文献相对匮乏,我们无法通过现有文献数据来验证研究结论;大部分文献研究并未将并发症作为主要结果,而是将其作为次要研究结果;最后,患者病例报告主要来源于回顾性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或个案报告,而非随机临床试验。

结论

儿童患者在外周神经阻滞后进行下肢手术后≥6周会发生长期并发症,如慢性疼痛、肌力减弱、  活动范围受限和感觉障碍等,在目前的文献中,这些并发症很少被跟踪或报道,这使得这些并发症的真实发生率未知。随着PNBs应用的增加,必须监测和记录长期并发症,以更好地为患者咨询提供信息。对于接受下肢手术的PNBs患者,术前讨论应包括这些潜在并发症,并就使用PNBs进行此类手术的风险和获益进行共同决策。

爱儿小醉 点评

区域麻醉技术在小儿上下肢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改善术后疼痛控制、减少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使用、促进功能恢复,从而缩短患者出院时间。短期益处显而易见,但关于长期并发症的报道却寥寥无几,本篇综述聚焦儿科患者在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周围神经阻滞后所报告的长期并发症,主要并发症为慢性疼痛、肌力减弱、  活动范围受限和感觉障碍。但现有的文献很少被跟踪和报道,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同时也让临床医生更加重视外周神经阻滞的并发症,加强术前与家属的沟通及术后监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Tags: 【爱儿小醉】儿童骨科下肢手术后周围神经阻滞的长期并发症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