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学习新知识是一场缓慢而漫长的旅程,需要反复练习和逐步加固。
直到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上的突破性研究,彻底刷新了这一陈旧认知。
这篇题为“Rapid emergence of latent knowledge in the sensory cortex drives learning”的论文揭示,大脑感觉皮层竟能在新任务初遇时迅速激活一套“潜伏知识”,为快速掌握技能铺设捷径。

这项研究的核心突破来自一场巧妙设计的“听声辨位”实验。
科学家训练小鼠对两种声音分别做出不同反应:预示奖励的声音促使它们快速舔舐(“go”反应),无奖励信号则需抑制行为(“no-go”)。
实验清晰划分为两个阶段——短短几十次试验内的小鼠即可形成正确判断,即“快速学习阶段”;
而任务内化后,尽管行为正确率提升,却仍需时间磨炼速度和准确度,展现出“学习快,表现慢”的趣味现象。
这一发现背后隐藏着一个值得深思的事实:大脑早期便已构筑了任务规则的内在结构,但这种“潜伏知识”的外显需要持续塑造和巩固。
为了揭示这一过程的关键节点,研究团队施展了光遗传学沉默技术,通过特定波长光线精准关闭小鼠听觉皮层神经元,仿佛给大脑装上了“开关”。
结果惊人:关闭听觉皮层时,小鼠的快速学习能力显著下降,学习进度被拖慢;
但在成为“行家”后,即使同样关闭这一区域,它们仍可顺利完成任务,暗示熟练阶段其他脑区承担起指挥大权。
也就是说,初学阶段听觉皮层不仅负责声音处理,更是学习发动机,驾驭着新知的迅速积累。
而更具创新性的“双光子钙成像”技术,令研究者得以实时窥见神经元的动态活动,揭开微观神经机制的神秘面纱。
令人意外的是,听觉皮层并未呈现过去假设的单纯刺激编码信号,而是产生了两类高级信号:
一是“奖励预测信号”,帮助小鼠快速预判奖励的到来;二是“动作选择信号”,直接关联即将执行的行为决策。
实验进一步证明,这两种信号不仅与学习紧密相关,且掌控它们能够左右学习速度和成果,完美诠释“潜伏知识”的神经基础。
这项研究颠覆了传统“渐进式学习”的教条——大脑不必从零开始搭建神经连接,而是拥有一套高效的内在机制,迅速激活潜藏知识,加速规则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它为为什么学会规则和真正精通表现之间存在时间差,提供了全新视角:潜在知识快速形成,但转化为熟练行为尚需时日沉淀。
今日,随着神经科学工具不断推陈出新,我们逐渐走近大脑深处那个闪耀着智慧火花的秘密世界。
这项研究不仅拓宽了我们对大脑感觉皮层的认识,也为未来教育、康复甚至人工智能算法设计提供了宝贵灵感——让学习不再是长征,而是一次次灵光乍现的飞跃。
参考文献: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730-8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