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产麻新谭】双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优化初产妇分娩镇痛质量

来源 2025-10-18 13:33:46 医疗资讯

分娩镇痛能显著减轻产程中的疼痛,让产妇得到充分休息、节省体力,进而促进产程进展[1]。在众多镇痛方式中,椎管内阻滞作为主流麻醉技术被广泛应用,主要包括硬膜外阻滞与腰硬联合阻滞(CSE)两种方式[2]。其中,硬膜外阻滞因临床应用广泛、不良反应相对少见而备受推崇,不过也存在阻滞不完全、起效缓慢等弊端[3];而CSE虽起效迅速,却伴随着较多潜在并发症[4]。近些年来,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技术逐渐兴起。但有研究指出,该技术相较于传统硬膜外阻滞并未展现出明显优势[5]。据推测,或许是由于硬脊膜自身的弹性支撑作用,以及单次穿刺后形成的孔洞可能出现完全或部分闭合的情况,使得DPE技术未能凸显出比硬膜外技术更突出的优势。

多重硬脊膜穿破是否能改善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呢?根据推测,多重穿刺操作或许会弱化硬脊膜封堵创口的能力,进而增强硬膜外药物向蛛网膜下腔渗透,有望实现更理想的阻滞效果。近期一项发表于《Eur J Anaesthesiol》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双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DPE)与常规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6],使我们对DDPE技术应用于分娩镇痛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有了初步认识。

image.png

方法

该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足月初产妇(妊娠≥37周)、单胎头位、ASA II级、宫颈扩张小于5cm,无明显产科并发症,无阴道分娩禁忌证。符合条件的产妇被随机分配至硬膜外组或DDPE组。

产妇进入产房后行常规监测,建立静脉通路,阻滞前静脉滴注乳酸钠溶液500 ml。两组产妇在进行分娩镇痛前均未使用其他镇痛药物,两组均采用相同的镇痛药物和PCEA参数。研究时间轴如图1所示,观察时间节点设定为:硬膜外阻滞前10分钟(T0)、阻滞后10分钟(T1)、20分钟(T2)、30分钟(T3)以及宫颈完全扩张时(T4)。

图片

穿刺操作时产妇取左侧卧位,使用超声定位 L3-4 间隙。将 16号 Touhy硬膜外针置入硬膜外腔。在硬膜外组,Touhy针的斜面朝向头侧,将硬膜外导管插入4 ~ 5 cm。在 DDPE 组,Touhy针的斜面先朝向尾侧,进入硬膜外腔后,通过硬膜外针插入 25号脊麻针(Whitacre)进行首次硬膜穿刺。成功抽吸脑脊液后,拔出脊麻针,将 Touhy 针旋转 180 度,使斜面朝向头侧,再用脊麻针进行第二次硬膜穿刺。Touhy 针尖端的几何形状会使脊麻针偏转,从而使硬脊膜上的两个穿刺孔分开。第二次硬膜穿刺成功后,拔出脊麻针,经Touhy 针将硬膜外导管向头侧插入4 ~ 5 cm(图2)。在抽吸无血液或脑脊液后,通过导管注入 3 ml 1%利多卡因作为试验剂量。3 min后,若无血管内或蛛网膜下腔注射的迹象,则将硬膜外导管连接至PCEA镇痛泵。

图片

两组均使用相同的镇痛药(0.1% 罗哌卡因加 0.5 μg/ml舒芬太尼)和 PCEA 参数。初始剂量为 10 ml,通过泵在 2 min内给予(T1)。PCEA 为 10 ml,持续时间 2 min;在上述 2 min输注结束后,设有 15 min锁定期;没有背景输注;最大剂量限制为40ml/h。在首次注射后 20 min(T2),产妇可根据需要使用 PCEA 按钮来缓解疼痛。

主要结局指标为产妇在首次输注负荷剂量后10min内达到充分镇痛的比例。充分镇痛定义为视觉模拟评分(VAS)≤30 mm。

次要结局指标包括阻滞质量、不良反应、产科分娩特征及新生儿结局等。

VAS疼痛评分从T0至T4进行记录。通过将酒精棉签测试的冷感进行对比评估感觉阻滞效果:若受试皮节的冷感强度低于上胸部区域,则表明阻滞成功。同时记录阻滞平面至T10(脐部水平)和S2(腘窝中点)的时间。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产妇对分娩镇痛措施的初始启动及持续满意度。记录PCEA参数(总按压次数、给药次数、无效按压次数和总用药量)。阻滞效果的评估指标是PCEA总按压次数与实际给药次数之间的差值,该数值反映了产妇在提出镇痛请求后15min内未能获得满意镇痛效果的次数。

记录分娩镇痛后24h内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发热、低血压、胎心率异常、呼吸抑制和7天内出现的硬脊膜穿破后头痛(PDPH)。T3和T4时点使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评估肌力(0分=膝关节和踝关节完全屈曲,1分=膝关节部分屈曲、踝关节完全屈曲,2分=无法屈膝但踝关节部分屈曲,3分=无法屈曲膝和踝关节)。记录三个分娩阶段的持续时间、分娩失血量、分娩方式(正常、产钳助产、剖宫产)、新生儿体重和新生儿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

结果

在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期间,共招募了120名产妇(每组60人)(图3 )

图片

两组具有相似的基线特征(表1)

image.png

在T1(75.0% vs.40.0%,P<0.001)和T3(98.3% vs.85.0%,P = 0.017)时,DDPE组获得充分镇痛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硬膜外组(表2)。

image.png

与硬膜外组相比,DDPE 组 在 T1(26  [20~34.5]mm vs.48  [26~59.5]mm,P <0.001)和T4(36.5[29~48.5]mm vs.44.5[30~59.75]mm,P= 0.01)时的VAS评分更低(图4)。

image.png

DDPE组阻滞起效更快(9[8~13.5]min vs.16[12~18]min,P<0.001);需要追加镇痛的比例更低(8.3% vs.25%,P=0.014);药物消耗量更少(70[50~90]ml vs.80[60~110]ml,P=0.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3)。

图片

结论

相较于传统硬膜外技术,DDPE于分娩镇痛起效迅速、效果良好,能有效提升椎管内阻滞的整体质量,更好地满足产妇对快速镇痛的需求。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开展DDPE与单次DPE、DDPE与CSEA之间的对比研究,无疑是极具探索价值的前沿领域。

产麻新谭·点评

该项研究基于对硬脊膜生理特性(粘弹性、穿刺孔闭合)的深刻理解,创新性提出“双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改良思路,通过两次硬脊膜穿刺尝试解决单孔 DPE 阻滞效果不稳定的问题,这个想法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不过,该研究中DDPE的对照组仅仅是传统硬膜外阻滞组,尽管结果显示了DDPE的优势,但并没有回答DDPE是否可以解决单次DPE阻滞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此外,该项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其一,该研究属于单中心、单盲设计,且样本量较小,这使得其在评估DDPE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能力有限。为精准确定DDPE的最佳药物配比,后续有必要开展大样本量、多中心的深入研究。其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高度依赖产妇的主观感受,而在宫缩临近阶段于不同时间点采集数据时,由于宫缩频率存在差异,易产生时间上的偏差。其三,关于药物分布与DDPE技术之间的关联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当前尚无法明确DDPE技术相较于常规DPE技术是否具有优势,故而未来亟待开展DDPE与DPE技术的对比研究,以明晰各技术的优劣。

参考文献

[1] Zuarez-Easton S, Erez O, Zafran N, et al. Pharmacologic and nonpharmacologic options for pain relief during labor: an expert review. Am J Obstet Gynecol 2023; 228:S1246–S1259.

[2] Simmons SW, Taghizadeh N, Dennis AT, et al.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verus epiduralanalgesia in labour.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2; 10:CD003401.

[3] Anim-Somuah M, Smyth RM, Cyna AM, et al. Epidural versus nonepidural or no analgesia for pain management in labour.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8; 5:CD000331.

[4] Hattler J, Klimek M, Rossaint R, et al. The effect of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versus epidural analgesia in laboring women on nonreassuring fetal heart rate tracing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nesth Analg 2016;123:955–964.

[5] Wang L, Huang J, Chang X,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neuraxial analgesia modalities on the need for physician interventions in labour: a network meta-analysis. Eur J Anaesthesiol 2024; 41:411–420.

[6] Yu H, Wang JF, Wang S, et al. Double dural puncture epidural improves quality of labour analgesia without increasing adverse effects in primipara: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Eur J Anaesthesiol. 2025;42(9):774-782.

Tags: 【产麻新谭】双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优化初产妇分娩镇痛质量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