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醉翁之艺】异丙嗪联合甲氧氯普胺用于预防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来源 2025-10-21 12:14:32 医疗资讯

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高达40%-80%,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并增加医疗负担。目前,PONV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包括组胺受体阻滞剂、5-HT3受体拮抗剂、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以及皮质类固醇。多种药物联合预防和治疗可降低PONV的发生率;然而,即使联合使用止吐药,高危患者中PONV的发生率仍高于20%。因此,需要更有效的PONV预防方案。异丙嗪和甲氧氯普胺均为临床常用的止吐药,但其联合使用的预防效果尚未有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麻醉诱导前预防性使用异丙嗪联合术后持续输注甲氧氯普胺,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PONV的预防作用。2025年10月发表在《Drug Design, Development and Therapy》的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了麻醉诱导前预防性使用异丙嗪,联合术后持续输注甲氧氯普胺,对于结直肠癌患者PONV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image.png

1.方法

这项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双盲试验在中国甘肃省人民医院(ChiCTR2100054495)进行,并获得了甘肃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1纳排标准

纳入年龄18-65岁,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择期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体重指数在15-30 kg/m²之间,ASA分级I~II级,理解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能配合干预和评估。手术时间为 1-4 小时且术后住院时间>72小时。

排除标准包括哮喘;机械性肠梗阻;闭角型青光眼;在研究前三个月内确认/怀疑有酒精、阿片类药物或其他药物滥用史;术前昏迷;精神障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术前心电图显示ST段延长;术后进重症监护室;对异丙嗪过敏;手术前四周内有化疗史;参与其他临床研究以及在研究期间中途退出的患者(因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停用镇痛泵、任何与研究无关的原因、术中转为开腹手术和误纳入的患者)。

1.2随机化与盲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通过SPSS 25.0,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异丙嗪6.25mg或生理盐水1ml。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患者静脉自控镇痛:舒芬太尼1.5μg/kg、氟比洛芬酯200mg、甲氧氯普胺50mg、右美托咪定1μg/kg,加0.9%生理盐水至150ml,负荷剂量2ml,持续背景输注2ml/h,自控单次剂2 ml,锁定时间15分钟。患者、麻醉医生及评估者均对分组情况不知情。

1.3患者评估

两组患者采用统一的标准化麻醉方案。术后,带管送入复苏室(PACU)。采用Ramsay评分评估患者在PACU期间的镇静深度和躁动情况。记录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长。对术后PONV进行监测,记录术后6、24、48及72小时PONV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恶心严重程度采用5点数字评分法进行评估(NRS:1=无,2=轻度,3=中度,4=重度,5=顽固性);呕吐严重程度采用呕吐量表进行评估(0=无呕吐,1-2次/天=轻度呕吐,3-5次/天=中度呕吐,≥6次=重度呕吐)。记录需要使用地塞米松进行补救性止吐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术后24小时的疼痛强度。详细记录了与异丙嗪相关的不良反应,如嗜睡、昏迷或锥体外系反应。于术后72小时采用4点评分法评估患者对PONV管理的满意度(1=差,2=一般,3=良好,4=优秀)。

2.结果

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期间,共对120例患者进行了资格筛选,其中10例不符合纳入标准,4例患者拒绝参与研究。在随机分配的106例合格患者中,9例患者(异丙嗪组6例 vs. 生理盐水组3例)因术后需使用神经阻滞镇痛,3例患者(异丙嗪组2例 vs. 生理盐水组1例)停用了PCIA被排除。最终,异丙嗪组48例患者和生理盐水组46例患者被纳入分析(图1)。

image.png

图1.试验流程图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均衡,包括年龄、性别、BMI、手术时长、术中液体入量、Apfel评分、ASA分级及手术类型等(表1)。

image.png

表1.患者基线特征

术后6小时内,异丙嗪组仅2例(4.2%)患者发生恶心,而生理盐水组为8例(17.4%)(P=0.031)。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异丙嗪组分别有7例(14.6%)和3例(6.3%)患者出现恶心;而生理盐水组则分别为16例(34.8%)和11例(23.9%)。两组在术后24小时(P=0.023)和48小时(P=0.0016)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恶心严重程度方面,术后6小时内,异丙嗪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1例出现重度恶心;而生理盐水组则有1例轻度、1例中度和6例重度恶心,两组在严重程度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36)。术后24小时内,异丙嗪组出现3例轻度、1例中度和3例重度恶心;生理盐水组则为6例轻度、5例中度和5例重度恶心(P=0.016)。术后48小时内,异丙嗪组报告2例轻度恶心和1例中度恶心;而生理盐水组有7例轻度、3例中度和1例重度恶心,严重程度分布同样存在显著差异(P=0.017)。至术后72小时,异丙嗪组有3例患者表现为轻度恶心,生理盐水组则有3例轻度和2例中度恶心,两组在严重程度方面未观察到显著差异(P=0.398)。

术后6小时内,异丙嗪组的呕吐发生率为2.1%,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的13%(P=0.043)。术后24小时内,异丙嗪组的呕吐发生率为2.1%,而生理盐水组为17.4%(P=0.012)。与之相反,在术后48小时和72小时,两组间的呕吐发生率均未观察到统计学显著差异。

术后6小时内,异丙嗪组有1例患者发生重度呕吐;而生理盐水组则分别有1例、3例和2例患者发生轻度、中度及重度呕吐,两组呕吐严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48)。术后24小时内,异丙嗪组各有1例患者发生中度和重度呕吐;与之相比,生理盐水组分别有4例、3例和1例患者发生轻度、中度及重度呕吐(P=0.046)。

image.png

表2. PONV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image.png

图2.两组术后PONV的发生率

两组在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长及Ramsay镇静评分方面均未观察到统计学差异。

image.png

表3.复苏室情况

患者返回病房后三天内,两组在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静息或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天数以及补救性止吐药使用方面均未观察到统计学差异。然而,两组患者在术后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04)。

image.png

表4.术后病房情况

两组患者在术中的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PCIA的使用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image.png

表5.阿片类药物消耗量

3.结论

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6.25mg异丙嗪联合术后镇痛泵内持续输注50mg甲氧氯普胺,有望显著降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且术后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

醉翁之艺点评

本研究探讨了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小剂量异丙嗪6.25mg,联合术后PCIA持续输注甲氧氯普胺50mg,用于预防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后PONV的效果。结论表明,该方案能显著降低术后24-48小时内PONV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且未增加明显不良反应。异丙嗪主要通过抗组胺、抗多巴胺和抗胆碱能作用起效,而甲氧氯普胺是强效D2受体拮抗剂。两者联用覆盖了不同的呕吐通路,产生了协同作用。异丙嗪用于“预防”,在麻醉诱导前给药,以应对挥发性麻醉药和阿片类药物引发的PONV;甲氧氯普胺用于“维持”,通过PCIA持续输注,应对中远期的PONV风险。本研究的对照组使用的是生理盐水,这证明了“异丙嗪+甲氧氯普胺”方案优于“无预防”。然而,在当前的指南中,对于中高危患者,常规会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等进行预防。若将该联合方案与当前标准的预防方案(如昂丹司琼+地塞米松)进行比较,更能明确其在众多止吐方案中的相对优势。这项研究为PONV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思路清晰、成本低廉的联合用药新策略。它成功地将两种“老药”通过巧妙的时机和剂量组合,焕发了新的临床价值。虽然其结论需要更大规模、与对照药比较的研究来最终确认,但它为麻醉医生,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下,提供更多的临床选择。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新特药的同时,基于病理生理机制和药学原理,优化现有药物的组合与应用策略,同样能取得卓越的临床成果。

原始文献

Liu R, Bi R, Zhang J, Li X, Tian B, Yan W. Promethazine Combined with Metoclopramide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Cancer Surge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rug Des Devel Ther. 2025 Oct 4;19:9029-9039. doi: 10.2147/DDDT.S526724. PMID: 41069483; PMCID: PMC12506925.

Tags: 【醉翁之艺】异丙嗪联合甲氧氯普胺用于预防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