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2025年10月14日,在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5期间,ASA @ GW-ICC联合论坛线上举行。论坛聚焦“关于连接心脏与大脑健康的新视角”。论坛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霍晓川教授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Fernando Testai教授共同主持。四位海内外顶尖的心脑血管领域专家,从基础机制、临床挑战、创新生物标志物到多学科实战经验,为我们深入描绘了心脑健康之间密不可分的深刻联系。

Fernando Testai教授:心脏对脑部健康的贡献——揭示心脑对话的深层机制

Fernando Testai教授首先从宏观层面,系统阐述了心脏疾病影响脑健康的多种机制。他指出,心脑健康休戚与共,二者通过可改变和不可改变的因素紧密相连。他引用了经典的“二次打击假说”来解释这一过程:血管危险因素作为“第一次打击”,损害了脑内的神经血管单元,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和毒性蛋白(如淀粉样蛋白)清除障碍;这些毒性物质的累积进而引发神经炎症和神经元死亡,构成“第二次打击”,最终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Testai教授详细剖析了三大心脏疾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心力衰竭可通过慢性脑低灌注和神经内分泌失调损害大脑;心房颤动即便在未发生临床卒中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微栓塞、脑微出血、炎症通路及心输出量下降等机制影响认知;而冠心病则通过共同的炎症通路、遗传易感性等因素与脑功能衰退相关联。这份科学声明强调,维护心脏健康是保护大脑功能不可或缺的一环。
李淑娟教授: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李淑娟教授,立足于全球最大的心脏中心之一,分享了心脏外科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严峻挑战与应对策略。她指出,尽管心脏手术死亡率已降至极低水平,但术后卒中、谵妄、认知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仍不容忽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阜外医院的数据显示,在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中,术前合并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极高,这构成了围术期脑卒中的主要风险源。为此,她们建立了一套贯穿术前、术中、术后的多模态神经监护与管理体系。术前通过超声等手段进行常规脑血管筛查与风险分层;术中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等技术实时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和微栓子,一旦发现异常即可指导麻醉和外科医生及时干预,从而预防卒中的发生;术后则通过快速神经功能评估和移动影像设备,实现对急性卒中的早期识别与干预。这一系统化的“保驾护航”策略,为保障高危心脏手术患者的脑安全提供了宝贵的“阜外经验”。
Chenlu Gao博士:脉率复杂性降低——预测老年人认知下降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麻省总医院/哈佛医学院的Chenlu Gao博士带来了一项极具创新性的研究,揭示了一个可从穿戴设备中轻松获取的新型生物标志物。该研究发现,脉率复杂性的降低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加速衰退密切相关。这项指标通过一种名为“分布熵”的非线性动力学算法计算得出,它反映的是心率变异性(HRV)的内在复杂度和自-主神经系统的适应能力。一个健康的自-主神经系统能产生高度复杂的脉率模式,而复杂性的丧失则预示着系统功能的衰退。
该研究基于著名的“拉什记忆与老龄化项目”队列,分析了超过500名老年人通过可穿戴设备采集的夜间脉搏数据。结果显示,基线时脉率复杂性(分布熵)较低的个体,在未来数年内其总体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显著更快。其效应量十分可观:分布熵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其对延缓认知衰退的作用约等于“年轻三岁”。尤为重要的是,传统的HRV指标(如SDNN)在该队列中并无此预测能力。这项发现提示,脉率复杂性有望成为一个便捷、无创且强有力的早期筛查工具,用于识别认知障碍高危人群。
霍晓川教授:心脑共患病的安贞治疗经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霍晓川教授,作为一名神经介入专家,分享了安贞医院多学科团队在处理复杂心脑共患病方面的丰富实战经验。他聚焦于一类极具挑战性的患者:同时合并严重冠心病和颈动脉/颅内动脉狭窄,需要“心脑同治”。
面对“先处理心脏还是先处理大脑”的临床两难,安贞医院的策略通常是“大脑优先”。因为心脏手术(尤其是体外循环下)期间的低血压状态,对于脑血管存在严重狭窄的患者极易诱发大面积脑梗死。霍教授通过一系列高难度病例展示了他们的多学科协作模式:术前由心脑团队共同评估,制定个体化方案;对于重度颈动脉钙化,可先用冲击波球囊进行预处理;对于双侧或多支脑血管病变,可在心脏手术前通过介入手段先行处理;对于颅内狭窄,则可在术前进行球囊扩张以保障脑血流。此外,他还展示了在心脏术后发生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时,神经介入团队如何快速响应,通过急诊取栓成功挽救患者。这些经验凸显了在处理心脑共患病时,建立一个高效协作的心脑团队至关重要。
结语
本次联合论坛从宏观机制、围术期管理、创新生物标志物和临床实战等多个层面,深刻诠释了心脑健康的内在统一性。专家们的报告共同传递出一个核心信息:保护大脑功能已成为现代心血管病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仅要求临床医生对心脑之间的复杂联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更需要通过主动筛查、多学科协作、以及采纳如脉率复杂性分析等创新工具,来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心脑血管健康管理体系,从而真正实现“心脑同治,全程守护”。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