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心血管疾病(CVDs)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TC)升高是关键风险因素。饮食作为重要的可调控因素,其模式对血脂水平具有显著影响。近年来,植物性饮食,尤其是纯素和素食模式,因其潜在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近期,发表于Nutrients杂志的一项研究,聚焦于波兰健康女性群体,探讨了不同饮食模式对血清脂质谱的影响及其相关的营养组分,为植物性饮食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证据。

该项横断面研究共纳入128名健康波兰女性,所有参与者年龄相近、体重指数(BMI)正常(18.50–24.99 kg/m²)且体脂率无显著差异。参与者根据其饮食习惯被分为四组:严格素食者(VEG, n=45)、乳蛋素食者(LOV, n=52)、鱼素者(PSC, n=12)及杂食者(OMN, n=19)。研究通过7天饮食记录评估营养摄入,采用酶法试剂盒测定空腹血清脂质谱,并利用物理活动水平(PAL)指数评估身体活动情况。统计方法包括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PCA)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控制潜在混杂因素。
主要研究发现:植物性饮食与更优的脂质谱
1、血脂参数差异显著:研究结果显示,杂食组女性的LDL-C、TC和甘油三酯(TGs)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植物性饮食组。具体而言,杂食者的LDL-C均值高达122.43 mg/dL,远超波兰指南推荐的115 mg/dL上限,而纯素者和素食者的水平则处于更理想的范围内。各组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植物性饮食在降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的同时,并未对“好胆固醇”产生不利影响。
2、营养摄入模式揭示关键差异:对营养摄入的分析揭示了造成血脂差异的潜在饮食因素。杂食者摄入的动物蛋白、饱和脂肪酸(SFAs)和膳食胆固醇显著高于其他组,而纯素者的植物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量最高。值得注意的是,各组的总能量摄入并无差异,表明脂质谱的差异主要源于饮食质量(食物来源与构成)而非数量。
3、主成分分析与回归模型验证:PCA进一步证实,杂食者的饮食模式(高动物蛋白、高SFAs、高胆固醇、低纤维、低植物蛋白)与升高的TC和LDL-C水平紧密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明确显示,在调整了年龄、BMI、总能量摄入和身体活动水平后,杂食饮食模式仍然是预测较高TC、LDL-C和TGs水平的独立且一致的重要因素。此外,较高的身体活动水平与较低的TC相关,突显了生活方式综合干预的重要性。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