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最近的天气简直把大家拿捏得明明白白,前一天还穿着短袖啃冰棒,第二天就裹上羽绒服瑟瑟发抖,街头穿搭堪比 “时装秀”,羽绒服与短袖同框、毛衣配凉鞋的场景屡见不鲜。这种忽冷忽热的 “魔幻” 天气,不仅让身体难以适应,更给了病毒可乘之机。打开社交平台,满屏都是网友的 “哀嚎”:“刚躲过甲流,又被鼻病毒盯上”“叠加感染太难受,感觉身体被掏空”。

图源:网络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更是拉响了警报:当前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聚集性疫情报告明显增加。流感、肠道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 “混战”,不同年龄段人群都面临感染风险。今天就带大家全面拆解这场 “病毒攻坚战”,教你精准识别、科学应对!
表:第43周呼吸道样本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

注:“+”表示本周特定病原体检测阳性率数值较上周增加;“-”表示本周特定病原体检测阳性率数值较上周下降。
疾控数据预警:多病毒 “扎堆”,校园成高发地
气温的频繁波动就像给病毒开了 “绿灯”,各类呼吸道传染病纷纷 “上线”。中国疾控中心的监测数据清晰呈现了当前的疫情态势:
-
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等场所聚集性疫情报告明显增加;
-
近期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明显,部分省份已进入中低水平流行,学校聚集性疫情报告增多,5~14岁病例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
肠道病毒检测阳性率呈持续上升趋势,14岁以下病例组检测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
-
鼻病毒检测阳性率本周略反弹,14岁及以下病例组检测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
-
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阳性率在高位平台波动,北方省份呈上升趋势,0~4岁病例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多种病毒的 “叠加攻击” 让防控难度升级,尤其是校园等人员密集场所,成为了疫情传播的重点区域。
甲流:不是普通感冒!今年毒株升级,重症风险飙升
在这场病毒 “混战” 中,甲流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 “主力军”。今年我国主流流感病毒毒株发生了变化,由去年的甲型 H1N1 转为甲型 pN2。由于公众对 pN2 毒株的免疫力相对较低,今年的感染风险和重症风险均有所上升,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很多人会把甲流和普通感冒混为一谈,但实际上两者差别巨大。甲流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速度堪称 “闪电战”,通常在感染后的 1 至 3 天内就会发作,病程大约持续 7 天左右。其典型症状包括高热(体温可达 39-40℃)、剧烈咳嗽、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部分儿童还可能伴有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虽然大多数甲流患者为自限性,依靠自身免疫力可逐渐康复,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肺炎、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病例,威胁生命安全。面对这位来势汹汹的 “不速之客”,及时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甲流应对:抗病毒治疗要趁早,疫苗接种是关键
及时的抗病毒治疗是应对甲流的核心手段,能够显著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还能缩短病程。目前我国常用的主流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为三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RNA 聚合酶抑制剂、血凝素抑制剂。
奥司他韦是最常用的口服药物,胶囊和颗粒剂型适用于 1 岁及以上人群,干混悬剂则适用于 2 周龄以上的婴幼儿。使用时需强调 “尽早”,理想用药时间是在症状出现后的 48 小时内,疗程通常为 5 天,剂量需根据患者体重和肾功能情况进行调整。
玛巴洛沙韦则凭借其便捷性深受青睐,全程只需口服一次即可。该药物适用于 5 岁及以上人群,剂量与体重相关,能更快速地抑制病毒排毒,帮助患者更快恢复。此外,阿比多尔可用于成人流感的治疗,每次 200mg,每日 3 次,疗程为 5 天。
当然,应对甲流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还是预防,疫苗接种是首选手段。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尤其是老人、儿童、孕妇等易感人群,及时完成疫苗接种,为身体建立起一道 “防护墙”。
鼻病毒:普通感冒 “主力军”,这些误区要避开
除了来势汹汹的甲流,鼻病毒这位 “老熟人” 也在暗中 “搞事情”。虽然名字里带个 “鼻” 字,但鼻病毒感染绝不仅仅是 “普通感冒” 那么简单,其威力不容小觑。
鼻病毒感染的发病速度较快,通常表现为头痛、轻度喉咙痛、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常见感冒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全身无力、寒颤等不适。病程平均为 7 天左右,发热多以低、中度为主,体温一般不超过 38.5℃,但可能出现反复发热的情况。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6 岁以上的患儿中,发热、头痛的比例相对较高;而婴幼儿感染后,局部症状不明显,全身症状反而更严重,容易出现哭闹不止、精神萎靡等情况。
鼻病毒应对:无特效药,对症护理是核心
目前针对鼻病毒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临床治疗的核心原则是 “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同时要避免陷入 “滥用抗生素” 的误区。
现有治疗手段仍处于探索阶段:干扰素鼻腔喷雾虽被证实可减少病毒排出,但缺乏确切的临床证据支持广泛使用;ICAM-1 抑制剂、3C 蛋白酶抑制剂等新型药物,虽能通过阻断病毒受体结合、抑制病毒复制发挥作用,但尚未投入临床应用。
因此,需根据患者症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发热超过 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缓解不适;咳嗽、喘息明显时,采用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改善症状;只有在明确合并细菌感染(如血常规提示白细胞、C 反应蛋白显著升高)时,才酌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呼吸道合胞病毒:婴幼儿 “头号天敌”,症状易加重需警惕
对于 0~4 岁的婴幼儿来说,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绝对是需要重点防范的 “危险分子”,它也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 “头号元凶”。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累及上、下呼吸道,症状随年龄变化较为明显。感染初期的症状和普通感冒很相似,主要表现为鼻塞、中低热(部分婴儿会出现高烧),但在发病 3-5 天后,症状会突然 “升级”:咳嗽从偶尔几声变成阵发性连声咳,呼吸时能听到 “呼噜呼噜” 的痰鸣音,严重时还会出现喘憋,表现为宝宝吸气时用力、小脸憋红,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呼吸道合胞病毒应对:无特异药,防护与对症支持并重
目前尚无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特异抗病毒药物,临床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因此做好日常防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早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免疫缺陷的婴儿等高危人群,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特定药物进行预防。长效单克隆抗体是预防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理想选择,因其具有高病原体特异性。新生儿出生后前几周,母传抗体对病毒感染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但随后会迅速下降。
因此,建议婴儿在第一个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行季前或期间,单次注射尼塞韦单抗进行预防。需要注意的是,不推荐常规应用静脉注射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
腺病毒:全年活跃的 “多面手”,症状复杂需留意
腺病毒是一种全年都很 “活跃” 的病毒,冬季和早春是其感染高峰。它的传染性极强,堪称病毒中的 “多面手”,能够引起多种临床综合征,对人体健康造成多方面威胁。
腺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现较为复杂,发病早期会出现高热(体温常超过 38.5℃)、咳嗽、咽痛、流涕、结膜炎(眼睛发红)、精神萎靡或烦躁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腹泻等消化道不适。其感染范围不仅限于呼吸道,还可能导致结膜炎、胃肠炎、膀胱炎及其他系统损害。
腺病毒感染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不过成人感染的情况也并不罕见。虽然多数病例为自限性,依靠自身免疫力可逐渐恢复,但部分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专业医疗干预。
病毒 “混战” 不用慌,科学防护是良方
面对多种病毒的 “联合攻击”,与其恐慌焦虑,不如做好以下几点,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
注意保暖,灵活增减衣物。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穿着,避免因受凉导致免疫力下降。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的时段,出门时记得携带外套,做好颈部、腹部等关键部位的保暖。
-
保持室内通风,减少病毒滋生。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能够有效降低病毒浓度。建议每天通风 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
-
做好个人卫生,阻断传播途径。勤洗手是预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彻底清洗双手。同时,避免用手揉眼睛、挖鼻孔,减少病毒侵入人体的机会。
-
减少聚集,降低感染风险。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游乐场、电影院等。如果必须前往,要全程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合理搭配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鸡蛋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跳绳等,增强身体抵抗力。
-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不要自行用药,更不要拖延病情。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