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ESMO 2025 | 免疫联合策略在肝细胞癌不同场景的治疗实践与突破

来源 2025-11-07 12:09:47 医疗资讯

免疫联合疗法在肝细胞癌的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在不同治疗场景的应用效果备受关注。从早期一线治疗后的方案调整,到与局部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免疫联合疗法不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肝癌在线”特别对在2025 ESMO大会上发布的两项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享,以期为HCC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GOING研究:早期一线治疗后接受瑞戈非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的研究(1501P)

研究背景

瑞戈非尼(Regorafenib,简称Rego)已证实能延长索拉非尼(sorafenib)治疗进展后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生存期;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简称Nivo)在二线治疗中则表现出良好安全性,且可使患者获得一定的影像学应答。GOING研究(临床试验编号NCT04170556)是一项由研究者发起的I/IIa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加用”策略(即联合使用瑞戈非尼与纳武利尤单抗)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安全性与疗效,研究共设两个队列:队列A:索拉非尼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队列B:停用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联合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治疗的患者。

研究方法

患者前两个治疗周期接受瑞戈非尼单药治疗,给药方案为160mg/天,连续服用3周后停药1周,剂量可根据不良事件(AEs)进行调整;自第3周期起加用纳武利尤单抗,采用固定剂量240mg,每两周静脉输注一次。治疗持续至患者出现不可接受的不良事件、症状性肿瘤进展、主动要求停药或死亡为止。

研究主要终点为安全性,具体包括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率、导致停药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严重程度依据《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v5.0)进行评估。研究计划开展5次独立的数据安全监测委员会(DSMB)审查,并进行1次无效性分析;次要终点为各项疗效指标。

研究结果

研究共筛选85例患者,最终入组67例,其中队列A53例、队列B14例。入组患者中多数为男性,且处于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C期。队列A与队列B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9个月、8.2个月。安全性方面,所有入组患者均出现不良事件。具体数据如下:队列A和队列B中,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任何级别)的发生率分别为94.3%、100%;≥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4.7%、28.6%;因不良事件导致停药的比例分别为45.3%、28.6%;与不良事件相关的死亡发生率分别为5.7%、21.4%。

疗效方面,队列A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0.8%,中位无进展时间(TTP)为6个月[95%置信区间(CI):4–9],进展后生存期为14个月(95%CI:5–30);队列A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25个月(95%CI:14–39),48个月生存率为25.4%。队列B的客观缓解率无法估计(NE),中位无进展时间为2个月(95%CI:2–4),进展后生存期为8个月(95%CI:2–NE),中位总生存期为8个月(95%CI:4–NE)。

研究结论

对索拉非尼治疗进展的肝细胞癌患者采用“加用”策略联合使用瑞戈非尼与纳武利尤单抗,安全性可控,且患者中位总生存期达25个月。这一结果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失败患者群体设立了新的疗效基准,其四年生存率达25%,提示该联合治疗策略在治疗选择有限的肝细胞癌患者群体中具有潜在临床价值。

DEMAND(AIO-HEP-0418):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应用的研究:随机II期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1485P)

研究背景

近期多项关键性研究表明,免疫治疗(IOTx)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治疗中期肝细胞癌(HCC)的潜在有效策略,但两种治疗的最佳顺序尚未明确:先行TACE再联合免疫治疗可能增强肿瘤早期应答,而先开展免疫治疗、仅对进展病灶实施TACE,则或可减少肝脏附带损伤、延缓肝功能恶化,本研究旨在对比这两种治疗路径的效果。

研究方法

DEMAND研究(临床试验编号 NCT04224636)是一项多中心、非对照、随机、开放标签的II期临床试验,研究纳入符合TACE适应证的不可切除HCC患者(要求肝功能为Child-PughA级或B7级、ECOG体力状态评分0-1分),按1:1比例随机分至两组,其中AB-TACE组先接受阿替利珠单抗(A,1200 mg)联合贝伐珠单抗(B,15mg/kg)治疗,仅针对单个进展病灶按需实施TACE;TACE-AB组则先进行TACE治疗,后续再联合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研究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治疗安全性及患者生活质量,本次分析为计划内的中期安全性分析,纳入标准为接受过至少1次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患者。

研究结果

截至2025年1月6日,研究计划随机入组100例患者,实际入组82例(AB-TACE组42例、TACE-AB组40例),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均衡(ECOG 0分患者占比:AB-TACE组81% vs. TACE-AB组82.5%;甲胎蛋白(AFP)<400 ng/ml患者占比:AB-TACE组85.7% vs. TACE-AB组90%;病灶总直径:AB-TACE组56.2±28.1mm vs. TACE-AB组54.6±25.6mm),两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AB-TACE组24.7个月、TACE-AB组32.7个月。

治疗实施方面,AB-TACE组中69%的患者未接受TACE治疗,两组TACE操作总次数分别为31次(AB-TACE组)、46次(TACE-AB组),接受免疫治疗的中位周期数分别为11次(AB-TACE组)、16次(TACE-AB组);肝功能变化方面,肝功能恶化(Child-Pugh A级进展至B级或B级进展至C级)发生率为AB-TACE组16.7%(7例) vs. TACE-AB组42.5%(17例),中位肝功能恶化时间分别为“未达到”(AB-TACE组) vs. 18.5个月(TACE-AB组,95%CI:9.5-未达到)。

安全性事件方面,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率分别为AB-TACE组50.0%、TACE-AB组43.2%,5级TRAEs分别发生1例(AB-TACE 组)、2例(TACE-AB组)。

研究结论

本次中期分析显示,无论是“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联合按需TACE”,还是 “TACE后联合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均未观察到新的安全问题,目前研究仍在持续入组与随访中,后续将进一步评估两种治疗策略的客观缓解率、长期安全性及生存结局。

Tags: ESMO 2025 | 免疫联合策略在肝细胞癌不同场景的治疗实践与突破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