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作为餐桌上的“常青树”,土豆一直都被双重标签困扰:膳食指南中它被划为“蔬菜”,但同时它也因为高升糖指数(GI)被视为“高GI淀粉”。
过去十五年间,研究对土豆与2型糖尿病(T2D)风险的关联摇摆不定。
一些长期队列研究指向正相关,而另一些研究则表明二者无关甚至呈负相关。
就在今年,这背后的迷雾被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给拨开。
2025年6月,《英国医学杂志》(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发布了一项研究——《Total and specific potato intake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涵盖三大美国队列,近40年重复膳食数据,追踪超过517万人年,确诊T2D 22,299例。
该研究巧妙地将总土豆摄入拆分为油炸(主要是薯条)与非油炸(土豆烤、煮、压泥)两个独立曝光因素,并采用全谷物、豆类及白米等主食作为替代视角,精准量化了替换效应,为临床与公共健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处方级”建议。
这份数据在于三大突破:
一是分类细化。
以往把土豆的不同烹饪方式混为一谈,油炸土豆的负面效应被稀释。
新研究明确显示,非油炸土豆摄入与T2D风险无显著关联,而油炸薯条却与风险呈现高度线性正相关——每周多吃三份薯条,T2D风险飙升20%。
二是重复膳食监测。
与多数只采集一次基线饮食信息的队列不同,研究整合数十年饮食变迁,真实捕捉炸油类型从牛脂、反式脂肪到高油酸油的演进,从而有效控制混杂因素。
三是替代模型创新。
不同主食替换土豆所带来的风险变化首次量化:三份土豆换成全谷物可降8%风险,而换掉三份薯条则能让风险骤降近20%。
惊人的是,单纯用白米替换土豆反而会提高风险,凸显替代食物选择远比“减少土豆”更重要。
这份研究不仅理清了土豆与糖尿病风险的复杂关系,也为膳食指南注入了精准调整的可能。
总的来看,这项研究强调:烹饪方式、替代食物和剂量,是解开土豆对糖尿病影响谜团的三大钥匙。
未来的膳食建议,应摒弃一刀切,鼓励个性化和精细化。
毕竟,在饮食的路上,每一份选择,都是为我们的身体健康负责。
参考文献:
DOI: 10.1136/bmj-2024-082121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