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Diabetes Care:米非司酮为难控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曙光,显著改善血糖与代谢

来源 2025-06-30 12:15:34 医疗资讯

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运动及多种降糖药物管理,可达血糖控制目标。然而,约四分之一的患者即使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含≥3种降糖药、胰岛素或并发症存在者)仍然难以满足血糖控制标准,病情被定义为“难控制”。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这部分患者中存在内源性高皮质醇血症的比例较高(约20%-25%)。高皮质醇状态可通过多途径加重血糖调控异常:包括诱导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损伤、抑制肠促胰素效应、脂肪分解加速以及肝葡萄糖生成增强等,从而使糖尿病治疗难度加大。此外,高皮质醇症还增加心血管风险,进一步威胁患者预后。

近日,Diabetes Care 杂志发表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CATALYST临床试验正式公布了疗效数据。该研究针对患有2型糖尿病且伴内源性高皮质醇血症的患者,验证了米非司酮(mifepristone)——一种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经过24周治疗,米非司酮组患者HbA1c平均下降1.32%,明显优于安慰剂组,且体重及腰围亦获得有效改善。该成果为糖尿病领域特别是难控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尽管高皮质醇血症的存在对糖尿病控制影响显著,临床上针对难控糖尿病患者的内源性高皮质醇血症筛查及靶向治疗极为缺乏。米非司酮作为一种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已获批用于特定高皮质醇症患者的高血糖控制。早期SEISMIC研究证实其在明显库欣综合征患者中的减糖作用,但针对难控T2D及非典型高皮质醇状态的疗效尚不明确。CATALYST研究正是基于此背景,旨在探索并证实该治疗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研究方法

CATALYST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入组标准包括年龄18-80岁,诊断为难控2型糖尿病(HbA1c 7.5%-11.5%,且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口服3种及以上降糖药、使用胰岛素加其他降糖药、或合并至少1个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且用药≥2种),且通过1mg夜间低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确诊高皮质醇血症(抑制后皮质醇 >1.8μg/dL,地塞米松血药浓度≥140 ng/dL,排除假阳性因素)。患者被按2:1比例随机至米非司酮(300-900mg每日一次,可根据耐受性调整)或安慰剂组,治疗期为24周。随机时考虑肾上腺影像学异常(有/无)进行分层。主要终点为24周时HbA1c变化,次要终点包括体重、腰围、降糖药调整及安全性等。

研究结果

在安全性方面,米非司酮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主要包括低钾血症(29.7%)、疲劳、恶心、呕吐、头痛、外周水肿、腹泻及头晕,均与药物的糖皮质激素拮抗作用相关。米非司酮组的治疗中断率显著高于安慰剂(46% vs. 18%)。血压升高伴肌钾代谢紊乱明显,部分患者需调整降压方案,尤其是加用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mifepristone组33%新增使用)。严重新发事件较安慰剂多见,典型包括低钾血症和罕见的酮症酸中毒,但无新增安全隐患。

图:米非司酮治疗组与安慰剂组HbA1c变化趋势比较

研究价值与意义

CATALYST研究首次系统揭示难控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皮质醇血症的普遍性及其靶向治疗价值。约四分之一的难治患者体内存在内源性高皮质醇状态,这一代谢异常往往被临床忽视,进而导致血糖管理失败。米非司酮通过阻断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善了胰岛素抵抗等多维代谢紊乱,显著降低HbA1c,同时促进体重和腰围下降,进一步减轻心血管风险负担。

该研究突破传统单纯降糖药物治疗模式,为难控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基于病因的靶向治疗策略,强调了对高皮质醇血症的筛查和诊断重要性。米非司酮的适应症或将进一步扩展至伴随代谢异常的非典型高皮质醇血症患者。尽管副作用不可忽视,合理风险管理与个体化治疗方案将提升患者耐受性。未来的长期研究需明确其对心血管结局及死亡率的影响,并评估多中心、更多样化人群中的推广应用价值。

原始出处

DeFronzo et al.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Type 2 Diabetes and Hypercortisolism: Improved Glycemia With Mifepristone Treatment. Diabetes Care 2025;00(00):1–9. https://doi.org/10.2337/dc25-1055

Tags: Diabetes Care:米非司酮为难控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曙光,显著改善血糖与代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