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两例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检出BRCA2体系双等位基因缺失和RB1变异,获益PARP抑制剂

来源 2025-08-30 12:18:07 医疗资讯

本文报告了两名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他们接受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治疗后,缓解持续时间超过 12 个月。病例1为一名 60 多岁的肺转移患者,病例2为一名 70 多岁的肝转移患者。两例患者均接受了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两名患者均存在体细胞双等位基因BRCA2缺失,同时伴有RB1剪接位点变异(NM_000321.3:c.2489 + 1G > C)或RB1缺失。PARPi给药后,患者的转移灶明显缩小,达到部分缓解。这些病例提示,具有双等位基因BRCA2缺失以及RB1剪接位点变异或缺失的mCRPC患者可能对PARPi治疗有显著应答。

背 景

BRCA1/2致病性变异是前列腺癌(PCa)相关DNA损伤修复基因中最常见的变异。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是一种基于基因变异的靶向治疗药物,尤其针对BRCA1/2致病性变异,已被证明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具有治疗效果。

PROfound试验研究了PARPi奥拉帕利在接受过雄激素受体信号抑制剂(ARSI,即恩扎卢胺或阿比特龙)和紫杉烷类药物治疗后进展的mCRPC患者中的疗效。结果显示,BRCA1、BRCA2或ATM变异患者的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为 7.4 个月。此外,BRCA1/2、ATM队列的 12 个月rPFS率为 28%,这限制了可预期从奥拉帕利治疗中获得长期应答的患者数量。

奥拉帕利并非对所有携带BRCA1/2致病性变异的mCRPC病例都有效,即使暂时有效,也会出现耐药性。本文描述了两名mCRPC患者的治疗经历,他们均存在体细胞双等位基因BRCA2缺失以及RB1剪接位点变异或缺失,接受奥拉帕利治疗后应答持续时间超过 12 个月。

病例1

患者男,69 岁,日本人,因肉眼血尿就诊。患者无明显既往疾病史,也无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家族史。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颈肿瘤(图1A)。全身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显转移灶。初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为 1.690 ng/mL,处于正常范围。研究人员对患者进行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系统性前列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为 5 级腺癌和导管内癌(图1A)。患者接受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CAB)和调强放疗(IMRT)后,出现肺转移(图1B),进而发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随后对肺转移灶进行了切除,组织学分析证实为腺癌,与前列腺癌转移一致(图1B)。之后给予雄激素受体信号抑制剂(ARSI,恩扎卢胺)治疗,但出现新的肺转移灶。对切除的肺转移标本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RCA2双等位基因缺失,以及RB1(NM_000321.3:c.2489 + 1G > C)、APC(D1636fs2,c.4906_4907insG)和PTPRO(S802fs6,c.2403delC)变异。有趣的是,诊断时前列腺活检标本和mCRPC分期时切除的肺转移组织的基因检测均显示相同的基因变异,表明这些变异发生在治疗前的原发部位。切除的肺标本中RB1免疫染色为阴性(图1B)。患者开始接受PARPi奥拉帕利治疗,肺转移灶达到部分缓解,且在开始PARPi治疗后维持该缓解状态 24 个月(图1C)。血清PSA水平随治疗下降(图1C)。患者接受了临床遗传咨询,随后进行了家族基因检测[BRCA2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检测;NM_000059.3]。患者BRCA2胚系变异检测结果为阴性。

图片

▲图1 病例1的临床和病理信息

病例2

患者男,73 岁,日本人,因背痛就诊。患者无明显既往疾病史,也无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家族史。初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为 48.25 ng/mL。盆腔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前列腺左叶存在前列腺癌(图2A)。全身影像学检查发现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研究人员对患者进行了系统性前列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为 5 级腺癌和导管内癌(图2A)。在接受雄激素受体信号抑制剂(ARSI,阿比特龙)治疗期间,患者出现肉眼血尿和恶性阴茎异常勃起,但血清PSA水平未升高(<0.009 ng/mL),全身影像学检查显示阴茎和肝转移,进而发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前列腺再活检标本显示为存活的腺癌,与前列腺癌一致(图2B)。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如嗜铬粒蛋白A和突触素)未染色。AR染色较弱。对前列腺再活检标本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RCA2双等位基因缺失、RB1双等位基因缺失、TP53变异(V173A,c.518 T>C)、CDC73变异(L460fs6,c.1379_1387TTTTGCCTG>C)、PIK3R1变异(C569fs2,c.1975_1978delTGCT)和RAD51D变异(K91fs*13, c.271_272insTA)。患者开始接受PARPi奥拉帕利治疗,肝转移灶达到部分缓解,且在开始PARPi治疗后维持该缓解状态 13 个月(图2C)。血清PSA水平始终保持在检测不到的状态,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随治疗下降(图2C)。患者接受了临床遗传咨询,随后进行了家族基因检测[BRCA2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检测;NM_000059.3和RAD51D;NM_002878.3]。患者存在RAD51D胚系变异。

图片

▲图1 病例2的临床和病理信息

讨 论

本文报告了两名接受PARPi治疗后应答持续超过 12 个月的mCRPC患者。两例患者不仅存在BRCA2缺失,还伴有RB1变异(剪接位点变异或缺失),已知这些双重变异会通过上皮间质转化导致侵袭性表型。BRCA2缺失可能较少引起回复突变——PARPi耐药机制之一,因此本研究中的两例患者预计对PARPi治疗具有长期应答。近期有报道显示,携带BRCA2和RB1等位基因杂合共缺失的前列腺癌类器官表现出BRCA2和RB1蛋白的耗竭,提示杂合缺失可导致这些蛋白的单倍体不足。由于已有报道表明RB1变异(NM_000321.3:c.2489 + 1G > C)会破坏经典剪接位点,可能导致异常剪接并产生异常蛋白或经无义介导mRNA降解的转录本,因此病例1中可能发生了类似过程,导致BRCA2和RB1等位基因共缺失。已有研究报道,与单纯BRCA2缺失的前列腺癌相比,伴有BRCA2缺失和RB1共缺失的前列腺癌对PARPi治疗更敏感。这可能是PARPi在这两例BRCA2和RB1双重变异病例中长期有效的另一原因。尽管已有数例BRCA2和RB1共缺失病例的报道,但据研究人员所知,仅有一项研究报道了PARPi(veliparib)在BRCA2和RB1共缺失的mCRPC患者中的疗效,与本文病例情况相似(表1)。然而,Taza F等人报道,在 19 例RB1和BRCA2共突变的mCRPC患者中,PARPi对 11 例有效,而在 80 例无RB1突变但有BRCA2突变的mCRPC患者中,PARPi对 53 例有效。

图片

▲表1 携带BRCA2和RB1变异的前列腺癌病例报告

根据ClinVar数据库,RB1变异(NM_000321.3:c.2489 + 1G > C)此前已被报道可导致剪接变异,可能造成外显子23和24之间的内含子滞留。但根据COSMIC数据库,其氨基酸改变尚未明确(基因组突变ID:COSV57300119)。该RB1变异仅在 1 例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被报道为体细胞变异。为验证该RB1变异是否导致RB1蛋白缺失(如既往报道所述),研究人员对肺切除标本进行RB1免疫染色,结果为阴性。

病例2中,除BRCA2缺失外,还存在双等位基因RB1缺失和TP53变异。已知TP53和RB1共缺失是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的特征之一,可导致AR表达降低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表达增加。Iwasawa等人报道,BRCA2变异仅见于TP53和RB1变异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病例,且无神经内分泌分化。类似地,病例2中AR表达较低,但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如嗜铬粒蛋白A和突触素)免疫染色均为阴性。

在前列腺癌的BRCA2变异中,双等位基因纯合缺失较为常见。Sokol等人报道,28.9%(176/609)的前列腺癌BRCA2变异为双等位基因纯合缺失。在非PARPi治疗情况下,杂合和纯合BRCA2缺失患者的预后均较差。相反,携带BRCA2纯合缺失的mCRPC患者接受PARPi治疗后,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和总体结局更优,提示此类肿瘤可能更难产生PARPi耐药性。

此外,这两例患者存在两个有趣特征:①均具有导管内癌(IDCP)的基因组特征,表现为独特的体细胞变异谱(ERG重排、RB1/TP53/PTEN缺失或变异、MYC扩增)及BRCA2变异;②mCRPC阶段血清PSA水平均较低,这可能提示存在RB1和/或TP53致病性变异。

本报告存在以下局限性:①体细胞双等位基因BRCA2缺失的机制尚未阐明;②病例1中RB1剪接变异是否等同于RB1缺失尚不明确;③奥拉帕利治疗仍在进行中,疗效持续时间有待进一步观察。

综上,这两例日本mCRPC患者的病例提示,携带BRCA2和RB1双重致病性变异的患者可能从PARPi治疗中获得长期获益。需进一步研究验证RB1突变是否可作为BRCA突变mCRPC患者PARPi疗效的预测生物标志物。

参考文献:

Miyachi S, Sasaki T, Kato M, Uchida K, Owa S, Nishikawa T, Higashi S, Yuasa H, Nishikawa K, Okugawa Y, Watanabe M, Inoue T. Two Japanese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with somatic biallelic BRCA2 loss and RB1 splice site variant or loss who responded to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 inhibitor: A case report. Int Cancer Conf J. 2025 Apr 10;14(3):254-258. doi: 10.1007/s13691-025-00761-2. PMID: 40620530; PMCID: PMC12229390.

Tags: 两例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检出BRCA2体系双等位基因缺失和RB1变异,获益PARP抑制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