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摘 要
基于微创胸外科技术持续迭代优化的临床需求,经解剖入路创新实现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美观和无痛已成为肺切除手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尽管经乳晕周围切口在乳腺、甲状腺领域已确立其美容与疼痛控制优势,但在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切除术中该入路的标准化操作体系尚待完善。本共识结合国内多家胸外科中心的经乳晕周围切口行肺切除术经验,针对经乳晕周围切口皮下隧道式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切除术的条件保障、围手术期管理、手术技术及并发症防治等关键临床问题达成共识,旨在为该术式的规范化应用提供指导。
正 文
2022年肺癌全球新发病例约250万例,是最常见的癌症,约占全球癌症的1/8[1]。随着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肺癌筛查中的普及,肺结节检出率逐年增加[2]。绝大多数恶性结节是早期肺癌,在CT图像上主要表现为磨玻璃样病变。组织学分类主要包括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及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s,IAC)[3]。相关研究[4]表明,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AIS、MIA及早期IAC患者,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及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很高。对于早期肺癌及良性病变患者,在确保术后长期生存率及控制肿瘤复发的基础上,优化切口瘢痕管理及术后疼痛控制,实现“彻底、安全、美观、微创”的手术目标,已成为提升手术疗效与安全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重要研究方向[5-6]。
胸腔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微创外科的进步,传统经肋间切口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经历了四孔、三孔到单操作孔及单孔的技术演进[7-8]。如今单孔VATS术式已在胸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技术成熟且效果显著。然而,经肋间切口入路存在术后瘢痕明显、美观性不足以及术后疼痛等显著问题。乳晕周围切口以其美容效果和术后疼痛缓解而备受青睐,目前已广泛用于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及心脏外科领域[9-11]。在胸外科领域,Cerezo Madueño团队[12]于2014年首次报道了采用经乳晕周围切口垂直入胸的单操作孔(两切口)VATS技术开展肺叶切除术,研究证实其切口瘢痕隐蔽性良好,兼具技术可行性和显著美学优势。后续临床实践中,该切口路径被拓展应用于胸腔穿刺活检、交感神经切断术、纵隔病变探查及胸壁畸形矫正等术式[9,13-14]。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毛张凡团队[15-16]于2024年发表了经乳晕周围切口(皮下隧道式)行单操作孔及单孔肺结节切除术。该技术在Cerezo Madueño的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性地应用皮下隧道技术,显著降低乳房组织损伤风险。另外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9月,在第25届世界肺癌大会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郑斌团队[17]展示了题为“经乳晕周围切口单孔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不损伤乳腺组织的单孔VATS手术,同时报道了一组采用该入路的肺段切除病例。研究数据表明,该术式不仅安全可行,而且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手术切口位置隐蔽,且术后瘢痕较小,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美容满意度。2025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田东团队[18]通过对既往经肋间VATS切口及经乳晕周围切口肺切除术的系统性优化与改进,成功完成并详细报道了经乳晕周围切口皮下隧道式单孔VATS肺切除术。该技术实现了对各类肺结节手术方式及不同性别患者的全面覆盖,证实了乳晕切口在肺结节手术治疗中的普适性。这些研究系统阐述了该术式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及临床价值,证实其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兼具治疗有效性与技术改良优势,能够简化操作、隐蔽瘢痕、提升美观效果,并显著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针对经乳晕周围切口皮下隧道式单孔VATS肺切除术在条件保障、围手术期评估与管控、手术操作、不良事件防治、术后管理及疗效评价方面存在争议。为此,专家组检索了PubMed、Web of Science等外文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近20年的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检索时间截至2025年4月1日),并结合临床经验,形成问卷,应用改良德尔菲法,选择国内36位本领域专家,通过问卷形式进行信息反馈,统计专家意见,经投票、咨询和修改,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就11条推荐意见达成共识(专家赞同百分比≥80%定义为达成共识)。本共识旨在为目前正在或即将开展经乳晕周围切口皮下隧道式单孔VATS肺切除术的同道提供指导和参考。
本共识使用的推荐强度包括4类。Ⅰ类:所有讨论专家一致赞同;ⅡA类:多于90%的专家赞同,其他专家少许保留意见;ⅡB类:80%~90%的专家赞同,其他专家存在保留意见;Ⅲ类:50%~80%的专家赞同,其他专家存在明显分歧。未超过50%专家赞同的意见不作推荐。
1 医院及科室条件
1.1 组织架构
微创肺切除术(单孔/多孔VATS)是肺结节手术标准术式。目前,部分医疗机构在未达到相应资质标准的情况下开展微创肺切除术,可能导致手术切除范围不足,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不良事件。因此,本共识强调微创手术及加速康复外科的实施必须以医疗安全为前提。医疗机构需建立标准化流程和技术准入制度,设备配置达标,保障医疗安全。
1.1.1 医院保障
肺结节患者的年龄分布呈现广泛性特征,其中老年及高龄患者占比较高。针对此类患者,需特别关注其基础疾病的控制与管理,同时应高度重视术后并发症(如支气管胸膜瘘、心律失常)的预防与处理。为确保诊疗质量,开展单孔VATS肺切除术的医疗机构应具备完善的多学科诊疗能力。具体而言,医院应配置包括病理科、影像科、核医学科等在内的辅助诊断科室,以及胸外科(或心胸外科)、麻醉科、肿瘤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临床专科。各科室间应建立规范化的多学科会诊制度,以优化围手术期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1.1.2 科室管理
拟开展经乳晕周围切口皮下隧道式单孔VATS肺结节切除术的医疗机构,其胸外科团队应具备以下核心能力:首先,能够基于肺结节的解剖位置、大小、形态学特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精准诊断,并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其次,需建立完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预警机制及应急预案,具备及时处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专业能力。新技术开展初期,推荐有条件的机构与乳腺外科及整形外科建立合作机制,通过学术交流与手术观摩,提升胸外科医师对乳腺解剖及美容修复的认知,降低乳腺相关并发症风险,提高切口美观性。
1.2 医护人员配置
微创胸腔镜手术团队应具备开展单孔VATS肺切除术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类肺切除术式,包括肺楔形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及肺叶切除术等,并能处理中转开胸等紧急情况。手术室护理团队应熟悉手术流程、器械操作及灭菌规范,特别是特殊器械的识别与维护。病房护理团队需掌握专科护理知识,具备病情观察及围手术期沟通能力。
推荐1: 经乳晕周围隐匿微单孔VATS肺切除术的安全开展,依赖于胸腔镜技术的发展以及精准微创手术的快速康复。该手术的推广不仅需要医院在技术、设备上的全面协调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建立规范的多学科协作流程。科室应选择精干人员组建相对稳定的手术团队,团队的熟练配合和规范化手术流程也是安全的重要保障(推荐强度:Ⅰ类)。
2 围手术期评估与管控
2.1 患者选择
传统乳晕周围切口因其垂直入胸损伤乳腺,多适用于男性患者。而且常规乳晕周围切口因平行于肺门及纵隔,对淋巴结清扫及肺门结构处理难度较大,故通常仅适用于简单手术(交感神经切除术和简单肺切除手术)[9,12]。而经乳晕周围切口皮下隧道式入路类似于常规单孔VATS侧胸壁入路,理论上可完成单孔VATS所有术式,包括交感神经切除术、常规纵隔肿瘤手术、肺楔形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及联合亚段切除术等。皮下隧道式入路则可避免损伤乳腺组织,适用于男性和女性患者,展现了其跨性别的临床应用潜力。该手术通过利用乳房与前胸壁皮肤的活动性及皮下脂肪间隙的解剖特点,可适应肥胖(体重指数≥30 kg/m²)、营养不良(体重指数<16 kg/m²)及巨乳症等乳房形态异常的患者,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相较于常规侧胸壁入路的胸外科手术,经乳晕周围切口皮下隧道式入路单孔VATS肺切除术可能存在以下禁忌证:(1)术侧存在乳腺或胸壁手术史(如乳房假体植入术、肿物切除术等),或导致区域组织粘连的既往创伤/手术史(如放射性损伤、胸壁重建术);(2)术区活动性感染(包括但不限于乳腺蜂窝织炎、脓肿形成或急性乳腺炎);(3)需要手术干预的乳腺疾病(如乳腺良、恶性肿瘤或乳腺囊肿等);(4)妊娠期及哺乳期(此时期乳腺导管扩张易致术中损伤);(5)可预计术侧肺粘连,由于乳晕周围胸腔镜入路直径小,可能不适于大面积胸腔粘连分离;(6)实体肿瘤过大;(7)其他禁忌:同传统单孔VATS禁忌证。
推荐2: 通过乳晕周围切口进行解剖损伤乳房组织的风险低,男性和女性患者均适合该术式,且无特殊的年龄限制。乳房活动度良好且乳晕外侧缘可推移至腋前线者,被视为较适宜的手术条件。建议选择体重适宜的患者,以提高手术安全性。新技术开展初期建议选择简单的肺切除术式;对于复杂病例,可考虑辅助切口以确保手术安全。待术者克服学习曲线并熟练掌握技术要点后,可根据个人经验逐步开展复杂术式(推荐强度:Ⅰ类)。
2.2 术前患者评估
制定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前,需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系统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重点评估患者一般状况、肺结节特征、合并症情况以及心理状态等。
2.2.1 患者一般情况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营养状态等。同时,应充分进行术前沟通,向患者详细说明乳晕周围切口的优势及潜在风险。推荐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术前心理状态评估,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这有助于改善患者围手术期依从性并促进术后康复。
2.2.2 术前评估
术前应系统评估患者肺结节特征及各器官功能状态,重点关注胸外科专科检查情况。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常规辅助检查包括高分辨率CT、增强CT、肺功能、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必要时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考虑到经乳晕周围切口入路的解剖特殊性,可以考虑增加乳腺超声检查,以评估乳腺组织状况并排除相关病变。对于疑似存在转移病灶的患者,建议行头颅磁共振及全身骨显像检查;对于存在脏器功能不全或围手术期高风险患者,应组织多学科会诊,评估手术风险并制定个体化术前准备方案。
推荐3: 术前全面评估对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有重要影响,除了对肺结节特征进行仔细评估,对患者身体健康状况也要有全面了解,有基础疾病者应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做好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推荐强度:Ⅰ类)。
3 手术操作
3.1 手术体位、入路
经乳晕周围切口入路手术的术中患者体位及术者站位与传统侧胸壁切口入路一致。术中患者取侧卧位,主刀医师站在患者腹侧进行手术。麻醉成功后,在乳晕-皮肤交界处边缘和外侧缘进行体表标记,以划定手术入路位置。乳晕区皮肤致密坚韧,术中切开时需精确控制力度,直达皮下脂肪层,尽量避免分层切割。切口大小为乳晕周长的1/3~1/2。使用拉钩提拉切口的外侧缘,确保清晰暴露。术中采用电刀沿乳腺组织外侧缘与皮下组织层之间的脂肪层进行精细分离,分离范围延伸至腋前线及腋中线之间,建立一个通向侧胸壁的皮下隧道。经第4或第5肋间隙进入胸腔。全程经此切口置入5 mm或10 mm 30°胸腔镜及随附器械完成操作。术毕采用4-0或5-0可吸收缝线行分层缝合,皮肤切口采用皮内美容缝合技术处理。
推荐4: 经乳晕周围切口皮下隧道式单孔VATS肺切除术可选择第4或第5肋间隙作为手术入路,具体选择可依据术者的操作习惯及临床经验(推荐强度:Ⅰ类)。
推荐5: 手术采用常规胸腔镜器械,经乳晕周围切口入路与传统侧胸壁入路一致,经同一肋间切口进入胸腔,可达到相同的术野,在克服学习曲线后,经验丰富的胸外科医师可熟练并快速掌握(推荐强度:ⅡA类)。
3.2 术中紧急情况处理
在术中发生紧急情况(如动脉或静脉损伤致大出血),需紧急增加操作孔甚至中转开胸手术时,可在压迫出血点的同时,快速在侧胸壁增加操作孔或者沿腋下第4或第5肋间隙做开放切口,根据出血部位,切口可沿肋间隙延伸以形成后外侧开胸或前开胸(无需延伸至乳晕周围切口)。使用牵开器扩大肋间隙以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根据临床情况,可暴露肺、肺门或纵隔结构,以进行血管修复或肺叶切除等操作。
推荐6:经乳晕周围切口入路位于前侧胸壁,若术中发生紧急情况需增加操作孔甚至中转开胸,可通过该切口对出血点进行直接压迫止血,同时在侧胸壁腋中线位置另行增加操作孔或行开胸操作。此方法可有效避免经同一操作孔开胸时可能发生的器械干扰或胸腔镜下视野受限导致的损伤,从而提升术中应急处理的效率与安全性(推荐强度:ⅡA类)。
3.3 胸腔引流管留置
留置胸腔引流管的主要目的是引流胸腔积液及胸腔游离气体并监测胸腔情况。具体操作如下:肺切除术后需对创面进行确切止血,尤其需妥善处理肺内动静脉,确保无出血及无明显漏气。标本取出后,放置单根20F胸腔引流管于操作孔并留置预置线,行水封试验观察肺漏气及胸腔残气排出情况。若水封试验无漏气或仅轻微漏气,可选择使用超细引流管(通常为8F或10F猪尾巴管),待胸腔残气完全排出后拔除引流管,收紧预置线闭合切口。留置超细引流管安全有效,可显著减轻术后疼痛并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若引流管持续有较多气泡排出,提示存在肺漏气,则可于切口放置常规引流管或于术侧胸壁皮肤作一小切口(约0.5~1.0 cm),引流管置于与手术操作孔相同的肋间隙内,无需额外肋间切口,固定引流管并接引流装置。
推荐7:留置胸腔引流管是胸外科手术常规操作步骤,具有观察和引流的重要作用,常规可安放超细引流管,亦可留置小号胸腔引流管。手术医师在有足够把握情况下可不留置胸腔引流管。为兼顾美观性,引流管可选择不放置于乳晕周围切口位置(推荐强度:ⅡB类)。
3.4 术后镇痛
与传统单孔VATS相比,经乳晕周围切口皮下隧道式VATS肺切除术术后疼痛显著减轻[16-18]。建议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量表评估患者疼痛感受。术后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进行充分的术后镇痛,且术后镇痛方案应避免导致呼吸功能损害。多模式镇痛方案应综合应用以下策略:(1)口服药物(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镇痛剂等);(2)区域阻滞技术(切口局部浸润麻醉、肋间神经阻滞等);(3)物理治疗(冷敷、经皮电刺激);(4)中医外敷疗法。该方案需根据患者疼痛评分及耐受度进行阶梯式调整。
推荐8:由于乳房皮肤的活动性大、张力小,术后疼痛显著减轻。术后推荐使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在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有效镇痛且不良反应少,维持患者的生理功能稳定,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并改善临床转归(推荐强度:ⅡA类)。
4 并发症预防及处置方案
经乳晕周围切口皮下隧道式单孔VATS肺切除术因其切口入路特殊,可能引发皮下血肿、包膜挛缩、乳头感觉功能障碍、皮下积液及脂肪液化等特异性并发症,但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针对上述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策略如下:(1)皮下血肿:在手术过程中,应进行精确的皮下隧道解剖,确保建立足够宽敞的手术通道,以便术区的充分显露与操作,此外在缝合皮肤切口前应对皮下隧道处组织仔细检查并充分止血,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皮下血肿的发生风险。在术后可使用常规胸带预防皮下血肿。若出现皮下血肿,可采用胸带加压包扎的方法,持续2~3周,血肿大多可自行吸收。(2)包膜挛缩:为减少因乳腺组织损伤或乳头分泌物外渗引发的包膜挛缩风险,建议采用精细的电外科解剖技术,在直视下进行彻底止血。充分的术中止血不仅有助于控制术后炎症反应,还对降低包膜挛缩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此外,术后密切随访及早期干预也是预防包膜挛缩的关键措施。(3)乳头感觉功能障碍:术后乳头感觉功能障碍发生率低。鉴于乳头区域的感觉主要由第3~5肋间神经支配,其中以第4肋间神经皮支为主要支配神经,术中应注意避免对相关神经结构造成过度牵拉或损伤。(4)皮下积液及脂肪液化:术后可不缝合皮下隧道,采用胸带加压包扎技术,通过外部压力有效压迫皮下隧道切口区域,以避免术后积液的形成及脂肪液化。若术后出现明显皮下积液或脂肪液化,可采用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吸治疗。
推荐9:本术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乳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且防治策略相对简便易行。除乳腺相关并发症外,其余并发症谱与传统手术方式基本一致,其管理原则强调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并发症,应及时启动规范化处理流程,采取正确、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推荐强度:ⅡA类)。
5 术后评估及随访
肺结节切除术患者多数预后良好,生存期长,术前有效沟通可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依从性,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术后可采用VAS量表动态评估疼痛程度,并密切观察乳晕周围切口愈合及瘢痕增生情况。术后早期手术区域可能出现皮下组织质地坚韧感,此类症状通常于3~6个月内逐渐消退。肺结节术后常规行病理检查,良性病变患者总体生存结局好,所以术后随访虽不必过于频繁,但需长期进行。参照《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随访中国胸外科专家共识(2025版)》[19]进行术后随访。
推荐10:鉴于乳晕周围切口的解剖特殊性,术后随访除常规项目外,需重点关注乳晕周围区域,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特别是是否存在纤维化结节或瘢痕组织增生等情况,同时需动态评估患者术后疼痛、乳房外形变化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及时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推荐强度:Ⅰ类)。
6 瘢痕管理
经乳晕周围切口皮下隧道式VATS肺切除术在瘢痕管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对于日益年轻化的患者群体,瘢痕仍是影响术后美观及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亚洲黄种人群由于皮肤表皮较厚、胶原蛋白密度较高、黑色素及皮脂腺分布丰富,术后易形成肥厚性瘢痕及色素沉着过度[20-21]。然而,经乳晕周围切口皮下隧道式VATS肺切除术通过将切口设计于色素浓郁且皮肤皱缩的乳晕区域内,能够有效隐藏术后瘢痕。临床观察表明,大部分患者术后瘢痕不明显,显著提升切口的美观性,满足患者对微创手术的美观需求。
推荐11:推荐经乳晕周围切口皮下隧道式VATS肺切除术可作为兼顾美学与微创效果的手术方式,尤其适合对瘢痕美观要求高的年轻患者,符合快速康复理念。建议根据患者需求及病情,选择合适的术式(推荐强度:Ⅰ类)。
7 总结
相较于传统VATS,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微创胸外科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更易被患者接受。临床观察表明,经乳晕周围切口皮下隧道式VATS肺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显著减轻,切口美观性显著提升,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然而,该术式的安全性及广泛应用的可行性仍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加以验证。尽管“美观无痛”是患者的重要诉求,但若手术流程把控不当,仍可能引发不良事件。因此,需明确的是,单孔或多孔VATS肺切除术目前仍是肺结节切除术的标准术式,尤其在肺结节局部解剖结构复杂的情况下,其为手术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个体化需求,制定最优手术方案,并始终将手术安全性作为首要原则。
利益冲突:无。
执笔:王俊杰(遂宁市中心医院)、陈茂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于晓锋(烟台毓璜顶医院)、毛张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田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郑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指导专家:陈龙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撰写小组专家(按姓名拼音排序):柏启州(甘肃省人民医院)、蔡伟(建瓯市立医院)、陈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海洋(辽阳市中心医院)、陈均(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陈茂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伟(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陈行祥(福清市第二医院)、陈一鹏(漳浦县医院)、池万忠(三明市第二医院)、段廷明(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房健(烟台毓璜顶医院)、冯关府(镇雄县人民医院)、耿国军(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苟云久(甘肃省人民医院)、顾春东(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韩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韩连奎(贵州省人民医院)、何荣琦(泉州市第一医院)、何正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黄广垒(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黄佳(上海市胸科医院)、黄建源(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黄逸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简小龙(大邑县人民医院)、姜凯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冷雪峰(四川省肿瘤医院)、李川(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鸿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李凯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可可(南平市第一医院)、黎佩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李树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涛(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李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李文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哲(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忠(宁德市闽东医院)、梁建生(建瓯市立医院)、林建生(莆田市第一医院)、林平华(福清市医院)、林涌(漳州市医院)、刘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毅(宜春市人民医院)、刘瑜(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罗洪有呷(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罗志林(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闾夏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马骏(龙岩市第一医院)、毛张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孟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苗国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倪晨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倪铮铮(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施海展(莆田市第一医院)、宋定伟(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宋翔(沧州市中心医院)、宋永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孙清超(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艳彬(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志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唐宏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海军(三台县人民医院)、唐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田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田运伟(成都市新津区中医医院)、汪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王浩有(辽宁省肿瘤医院)、王俊杰(遂宁市中心医院)、王伟(辽宁省肿瘤医院)、王亚洲(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王友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王运仓(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吴朝辉(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林(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伍成德(海口市人民医院)、吴维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夏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肖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徐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徐国兵(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徐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许振彬(德化县医院)、许忠才(玉溪市中医医院)、颜海强(宁德市医院)、严浩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闫仁河(南平市第一医院)、杨浩(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杨天宝(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杨彦博(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杨毓灵(漳州市医院)、杨玉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杨圳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叶乾礼(龙岩人民医院)、于晓锋(烟台毓璜顶医院)、袁光达(苏州市立医院)、袁培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曾庆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曾台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占新庆(南平市第一医院)、张彬彬(河南省胸科医院)、张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升雁(福建省福鼎市医院)、张树亮(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洋(莆田市第一医院)、张远强(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赵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晓鹏(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赵永生(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郑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郑银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郑志民(晋江市医院)、钟一鸣(江油市人民医院)、周春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周海宁(遂宁市中心医院)、卓宜盟(宁德市闽东医院)
猜你喜欢
- European Radiology:强度标准化和ComBat批次大小对胶质母细胞瘤临床放射学预后模型性能的影响
- 辣椒炖豆腐不同的地区做法的区别
- Psychological Medicine:2 型糖尿病和精神疾病的共同家族风险:一项全国性多代遗传学研究
- 指甲上有竖纹不够光滑是身体缺少什么
- BMJ Open:托珠单抗与阿巴西普治疗TNF抑制剂疗效不足的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 饭桌浪费怎么破
- 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同意黄山市雅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主动注销《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公告 (2023年11月3日)
- 秋季午餐吃什么比较好 秋季减肥餐真的有效果吗
- 一图看懂|当个职场妈妈为什么不容易?
- 健身吃什么菜 健身吃什么长全身肌肉更快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