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亲爱的朋友,当你此刻正感到焦虑、难过或者愤怒,你是否曾思考过:这些情绪到底是怎么来的?它们真的是当下现实的反映吗?
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告诉我们,大多数的情绪,其实并非对现实的真实反应,而是一场由大脑精心“建构”的预测游戏。
神经科学家Lisa Feldman Barrett在其著作《情绪的本质》(How Emotions Are Made)中提出了“情绪构建理论”——一种颠覆传统认知的观点。

她认为,情绪不是我们被动“体会”的结果,而是大脑基于过往经验、文化环境和身体感知,主动“猜测”并“制造”出来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谓的情绪,是大脑对当前情况的预测,然后这种预测被迅速投射为现实中真切的感受。
想象一下——当老板阴沉着脸朝你走来,你内心的紧张和焦虑迅速冒起。
但老板的眉头紧锁,可能仅仅是因为他正为某个私人问题烦恼,而非针对你。
你的情绪,并非“老板皱眉即代表危险”,而是大脑里早已经保存的一套经验——“老板皱眉=麻烦临头”的“情绪模板”在此刻自动启动,令你陷入无端的焦虑。
这种情绪构建机制,就像是一部装载了过往经历的软件,每当遇到触发条件,便自动运行旧有程序。
这也解释了为何许多人会有莫名其妙的焦虑感,明明没人批评,心跳却加速;在公共场合发言时紧张不安;或者看到朋友圈有人晋升时心生不悦。
表面上看,这些情绪似乎是“回应现实”的自然反应,实则是过去的情感投影在当前的时刻重放重演。
我们以为自己活在当下,实际上却被沉睡的记忆链条一直控制着。
心理学家James Gross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进一步指出,掌握“情绪重构”(reappraisal)技巧能够有效打破这种循环——即在情绪升起之时,有意识地转换视角,对事件进行重新解读。
这不仅能即时缓解焦虑和悲伤,还能逐渐改变大脑中控制情绪反应的杏仁核活跃度,让人真正从“过往情绪模式”的束缚中解放。
了解情绪是大脑的“预测产物”,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自我掌控权。
这让我们明白,情绪不再是无从抗拒的波涛,而是可以重塑、引导的体验。
下一次,当不安袭来时,我们可以试着提醒自己:这或许只是旧日卷轴被翻开,而你,有权选择重新书写当下的故事。
参考文献:
https://lisafeldmanbarrett.com/books/how-emotions-are-made/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