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问诊分析:肺多发结节,右侧考虑恶性切了良性,对其余结节性质的判断有重要借鉴意义

来源 2025-10-18 13:28:08 医疗资讯

前言:现在肺多发结节太常见了,有良性,也有多发均是恶性的。我们从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个现象:多发病灶如果有某处是典型恶性的,其他不太典型的也可能恶性;如果某处是较为明显良性的,则不太确切的其他病灶也可能良性。因为致病因素在同一个人身上是一致的。但有时候某一病灶考虑恶性,切了化验却是良性的,这时候其他病灶本来不太确切的,或某个次病灶影像倒是也挺像恶性的,这时候怎么办呢?这是相对纠结的情况。我们又该如何来考虑与权衡?

病史信息:

基本信息: 

女性,61岁。

疾病描述:

患者,女性,61岁,双肺多发结节。2024年9月1日体检发现结节,最大右上侧大约1厘米左右。 2024年9月下旬,在某医院做了右上肺结节手术,病理是良性。已上传病历结果。因双侧多发结节,左边也有,左下磨玻璃最大有8毫米左右,2025年3月中旬半年后复查,显示左下结节有增大一毫米左右。左上有实性结节。2025年10月又进行了半年复查,上述多发结节未显示,进展不明显。 现在很崩溃,能不能请叶主任帮忙看下。看看是否需要手术。因为是多发结节,所以每次手术都非常珍贵。如果不手术,继续随访是否有风险。

希望获得的帮助:

主病灶是哪些,多发结节大致有哪几个风险大,是否需要立马手术,如果不手术,随访是否有风险,接下来怎么治?

回复影像截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的意见:

红色的是已经手术切掉的右肺上叶的病灶,混合密度,边界不是太清楚,已经病理确诊是良性。左肺下叶橘色这处跟它有些像,但是轮廓相对来说较为清楚一些,所以它是不典型增生或者原位癌的可能性稍大。蓝色的两处也是混合密度,整体显散,而且偏模糊,对比密度略有变淡,稍微更倾向于慢性炎伴肺泡上皮增生一点。如果蓝色以及红色确实都是良性,橘色的也同样是良性的,可能性就大了一些。我还是跟上次意见相仿,既便是恶性范畴也还风险小,所以还是先九个月左右复查随访比较稳妥。意见供参考!

详细解析与影像展示:

我们先来看2024年9月术前时的影像:

病灶A(即已经被切除手术证实良性的病灶)的细节信息:

图片

磨玻璃密度,轮廓与瘤肺边界清,密度较淡。

图片

边上有血管走行,灶内密度略不均,此层瘤肺边界稍显不清。

图片

有实性成分出现,实性部分密度高但显散,收缩力不明显,磨玻璃部分瘤肺边界欠清晰,表面不平。

图片

混合密度,磨玻璃部分密度较淡且瘤肺边界欠清,实性部分收缩力不明显,也没有显著聚拢性。

图片

表面分叶,轮廓略模糊,实性成分明显,但收缩力不显著。

图片

靠边缘点的地方更显淡而偏散在。

图片

瘤肺边界欠清,灶内实性成分条状,天蓝色箭头所指有卫星灶或其他淡而偏散的磨玻璃影。

图片

局部细支气管扩张,磨玻璃成分淡而界限欠清。

图片

明显血管进入与异常增粗,但有些像炎性血管增粗的样子,磨玻璃成分过淡,轮廓欠清。

图片

边缘区也偏糊,血管可见,磨玻璃成分过淡过糊。

病灶A最主分偏恶性的影像表现是混合密度以及分叶征,且开始层面瘤肺边界较为清楚。但确实回头看有许多不太符合恶性的地方:磨玻璃成分过淡且瘤肺边界欠清、实性部分偏散而缺乏收缩力或聚拢性、血管有走行却管壁模糊。最关键的是“瘤肺边界欠清”。我们一直强调,磨玻璃肺癌最重要的影像特征就是“瘤肺边界清楚”再加上“随访持续存在”。

图片

当时病灶A的手术病理:纤维化结节,周边肺泡上皮增生间质纤维化。

其他病灶当时情况:

图片

病灶B:左上叶混合密度结节,轮廓与边界较为清楚,表面不平,影像上看像原位癌或微浸润性腺癌。

图片

病灶C:左上叶胸膜下混合密度结节,显得有点杂乱,但缺乏收缩力与聚拢性,边稍模糊。不太确切是否恶性,要随访对比。

图片

病灶D:左上叶混合密度结节,也是实性部分密度较高且呈条状,磨玻璃部分密度较低,瘤肺边界较清,灶边有细支气管扩张,更像恶性范畴的点,如果瘤肺边界再清楚点则更为典型些。

图片

病灶E:左上叶混合密度结节,也是实性部分点状且密度较高,磨玻璃成分较淡且略显模糊。稍倾向于慢性炎伴肺泡上皮增生或不典型增生些。

图片

病灶F:左上叶淡磨玻璃结节,轮廓较清,考虑肺泡上皮增生或少许纤维增生可能性大,必能再随访。

图片

病灶G:左下磨玻璃结节,混合密度,实性成分少,整体轮廓与边界清,表面不平,从影像上看考虑是微浸润性腺癌可能性大,不能完全除外浸润性腺癌贴壁为主型。

再看2025年10月复查的影像:

图片

上图是病灶B相对最明显的层面,感觉较2024年9月时有所吸收好转,而且灶内实性成分也不明显了。

图片

病灶C较前范围也略显小,部分吸收变淡。

病灶D开始出现,密度不均,有血管进入,有细支气管扩张,表面不平。

图片

病灶D在此层偏实性部分呈条状,磨玻璃成分不明显。

图片

病灶D上图层面有少许淡磨玻璃成分,大部是偏实性的,表面不平。

图片

较为边缘的位置是磨玻璃的,但偏散在,不致密,瘤肺边界欠清晰。

病灶D如果与当时最明显的层面相比,感觉密度稍有增高,范围稍有缩小,磨玻璃成分较前不明显点,病灶整体有所吸收好转。

图片

病灶E整体显散,像卫星灶一些,密度高的部分较高,边上的较淡,且缺乏聚拢性。

图片

灶内有细支气管扩张存在,轮廓整体较清,瘤肺边界稍不清。

图片

病灶E边缘区密度更淡;

病灶F仍在,且仍是淡磨玻璃密度的。

图片

病灶G出现,磨玻璃密度,轮廓较清,表面不平,有微小血管进入,灶内略散,不致密。

图片

密度稍不均,表面不平,灶内略杂乱,整体轮廓与瘤肺边界清。

图片

似见血管穿行,边缘不光滑。

图片

边缘也是磨玻璃成分,较淡,有血管弯征。

感悟:

这个病例有些值得分析与借鉴。相对而言,病灶G在所有病灶中最符合恶性,当然若病灶A是恶性的话,A的风险要比G高。所以当考虑病灶A是恶性时,先处理病灶A是合理与正确的。只是回头去看,恶性的影像特征不够典型,反而病灶G更典型些。现在已经知道病灶A良性的情况下,我们再来对比病灶B、病灶C以及病灶D都感觉略有吸收好转的,病灶E不如前面三者显著,但也似略好转,病灶F则相仿。病灶G没有明显好转。所以现在回头分析与对比,好像除了病灶G以外均更倾向于慢性炎伴肺泡上皮增生或纤维增生。就如前面所说的,同一机体身上,致病的因素是一样的。那么会不会病灶G其实也是良性的呢?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因为影像的异病同形或同病异形都并不少见。这时候仍得跳出纠结于病理是什么的怪圈,而要从风险角度来考虑:此灶就算是恶性,还能随访吗?这是权衡是否干预处理的关键。尤其是在右侧已经手术过的良性结果的情况下,左侧的再手术要更加慎重。所以我仍倾向于再随访,让时间来决定。

Tags: 问诊分析:肺多发结节,右侧考虑恶性切了良性,对其余结节性质的判断有重要借鉴意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