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肥胖与进食障碍治疗新依据!Nutrients:从反思功能到情绪性进食,食物成瘾调节机制的关键发现

来源 2025-10-18 13:28:48 医疗资讯

研究亮点

1.首次利用调节中介模型,揭示了反思功能缺陷通过情绪性进食影响失控性饮食,并发现食物成瘾在这一路径中具有放大作用。

2.证实了存在食物成瘾诊断者在情绪性进食和失控性进食上表现更突出,对心理干预提出新挑战。

3.强调了针对心理调节和情绪性进食的临床干预,为肥胖及进食障碍患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中,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突出,与进食障碍相关的健康风险(如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已成为全球健康关注的重点。传统上,人们将暴饮暴食、情绪性进食等视为单一行为问题,但越来越多研究揭示,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尤其是反思功能和食物成瘾。 反思功能指个体理解自己和他人行为背后心理状态的能力,这与早期的依恋关系和情感创伤密切相关。失控性饮食和情绪性进食常常被认为是情绪调节失败的外在表现,而食物成瘾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恶性循环。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559名意大利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构建并验证了一个调节中介模型,旨在探讨反思功能缺陷是否通过情绪性进食影响失控性饮食;食物成瘾诊断是否调节上述路径的强度。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18岁及以上意大利籍成年人。

工具:反思功能问卷(RFQ-8)、三因子进食问卷(TFEQ-R-18)、耶鲁食物成瘾量表2.0(YFAS 2.0)。

研究设计:横断面问卷调查,利用调节中介分析及Bootstrap法(10000次重抽样)验证模型稳定性。

图:路径模型——概念性图示

主要结果

1.反思功能缺陷与情绪性进食显著正相关(β=0.155,p<0.001);情绪性进食又与失控饮食强相关(β=1.314,p<0.001)。

2.食物成瘾诊断显著增强了情绪性进食与失控性饮食的关联(调节效应β=0.744,p<0.001)。即食物成瘾者,情绪性进食导致失控饮食的风险更高。

3.进一步分析显示,反思功能缺陷→情绪性进食→失控饮食的间接效应在食物成瘾组明显强于非成瘾组。

4.食物成瘾诊断对反思功能缺陷与情绪性进食、反思功能缺陷与失控饮食的直接效应无明显调节作用,显示食物成瘾主要在情绪性进食后期加剧问题。

5.全模型可解释失控性饮食57.3%的变异。

图:箱线图展示了未确诊脂肪酸相关疾病参与者与已确诊脂肪酸相关疾病参与者之间的均值差异

图:情绪性进食与失控性进食中食物成瘾诊断的交互作用

机制解析与临床意义

反思功能缺陷者更难识别和调节自身情绪,因此更易依赖外在刺激(如高糖高脂“奖赏型”食物)来缓解心理不适。

情绪性进食作为一种短期情绪调节手段,若反复使用且有效,易形成依赖,最终进化为食物成瘾——此时大脑奖赏系统深度介入,进食行为由理智转向冲动,演变为失控性饮食。

一旦形成食物成瘾,情绪性进食到失控饮食的过渡被显著放大,导致肥胖、代谢病等健康风险升级。

原始出处:

Rossi, A.A.; Tagliagambe, A.; Scuderi, A.; Dalla Ragione, L.; Mannarini, S. Uncontrolled Eating Through the Lens of Mentalization and Emotional Eating: The Moderating Role of Food Addiction. Nutrients 2025, 17, 3233.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Tags: 肥胖与进食障碍治疗新依据!Nutrients:从反思功能到情绪性进食,食物成瘾调节机制的关键发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