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到底能不能生孩子?梁晓燕教授团队最新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给出了答案

来源 2025-10-18 13:29:40 医疗资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作为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病痛,更让许多渴望成为母亲的女性陷入生育困境。不过,梁晓燕教授团队最新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为SLE患者的生育难题带来了突破性解决方案,也让“红斑狼疮患者能生孩子”有了更坚实的科学依据。

图片

一组冰冷的数据

即使SLE患者病情控制稳定、未使用具有生殖毒性的药物,其生育之路依然布满荆棘。研究数据显示,与健康人群相比,SLE患者的正常受精率显著下降(P=0.049),可利用胚胎率和卵母细胞利用率更是大幅降低(均P<0.001),而早期流产率明显升高(P=0.010),活产率则显著降低(P=0.005)。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SLE女性求子路上的泪水与遗憾,也凸显了临床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

长期以来,学界对SLE影响生育的原因存在诸多猜测,“是否是治疗药物导致生育力下降”“是否是并发症间接影响卵子质量”等疑问始终萦绕。为了找到答案,梁晓燕教授团队构建了SLE小鼠模型,排除了药物和其他并发症的干扰。

实验结果令人瞩目:SLE小鼠不仅出现了与人类患者相似的系统性炎症症状,其卵子发育也遭遇了多重“打击”。卵子数量明显减少,负责为卵子供能的线粒体功能受损,卵子分裂时关键的纺锤体形态异常,胚胎发育能力也随之下降。这一发现明确证实:SLE疾病本身会直接损害卵子发育能力,而非药物或并发症所致,为后续研究找准了方向。

SLE究竟是如何攻击卵子的?

团队进一步研究揭开了其中的关键机制。他们发现,SLE小鼠的卵子在GV期(生长卵泡期的卵母细胞)存在显著的翻译效率下降,这意味着卵子内合成关键物质的能力变弱。而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卵子内N4-乙酰胞苷(ac4C)mRNA修饰水平降低,以及负责制造这种修饰的NAT10酶数量减少。

为了更精准地找到突破口,团队运用微量细胞ac4C-RIP测序技术,成功绘制出SLE小鼠卵母细胞的ac4C修饰图谱,并锁定了一个关键靶基因。Zygote arrest 1(Zar1)。Zar1基因对卵子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至关重要,其功能异常会直接导致卵子发育停滞、胚胎无法正常形成。这一发现,就像为医生找到了病因,也为后续治疗方案的研发提供了明确靶点。

在探明机制后,团队开始寻找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法,而烟酰胺(维生素B3)的出现,为SLE患者带来了希望。实验结果令人振奋:补充烟酰胺后,SLE小鼠的卵母细胞ac4C修饰水平显著回升(P<0.001),Zar1基因功能得到改善,卵子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胚胎发育能力也随之增强,生育能力逐步恢复,且整个过程未发现明显安全风险。这一结果不仅在动物模型上得到验证,更为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让改善SLE患者生育结局从理论走向可能。

最新研究表明

梁晓燕教授作为该研究的通讯作者,在生殖医学领域深耕多年,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科研功底。她带领团队开展了多项突破性技术,从2002年诞生广东省第一例IVM试管婴儿,到2017年完成世界首例卵母细胞内注射自体骨髓细胞线粒体技术,再到2021年建立广东省生育力保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一项成果都在为不同生育困境人群点亮希望。此次关于SLE与生育力的研究,更是将基础科研与临床需求紧密结合,为SLE患者开辟了新的生育路径。

对于SLE患者而言,这项研究的意义远超实验室层面。它不仅解答了“能不能生孩子“的疑问,更给出了如何安全生孩子的方向。未来,随着临床转化研究的推进,烟酰胺有望成为改善SLE患者生育力的重要手段,帮助更多SLE女性实现“成为母亲”的梦想。

当然,需要提醒的是,SLE患者的生育问题仍需个体化评估。由于每位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病程长短不同,具体的生育计划和干预方案需要在风湿免疫科与生殖医学科医生的共同指导下制定。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SLE患者的生育之路不再是死胡同,越来越多的科学方案将为她们保驾护航,让“妈妈梦”照进现实。

这项研究不仅是梁晓燕教授团队的重大突破,更是医学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典范。它让我们看到,每一次对疾病机制的深入探索,每一次对治疗方案的反复打磨,都在为患者推开一扇希望之门。对于SLE患者来说,“能不能生孩子”的答案,正从“不确定”变为“有希望”,从“有希望”走向“可实现”。

Tags: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到底能不能生孩子?梁晓燕教授团队最新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给出了答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