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近年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作为一种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日益受到医学界与社会的广泛关注。该病不仅损伤腺体功能,导致口干、眼干等典型症状,还可能累及多系统器官,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1。
然而,pSS的临床谱广泛,疾病诊断过程复杂,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目前,针对pSS的系统性治疗仍缺乏特异性药物,临床实践多依赖对症处理和基于经验的免疫抑制治疗2。因此,实现精准分层管理并探索新型疗法,已成为当前亟需突破的关键课题。近年来,精准医疗理念在风湿免疫领域逐步深入,通过精准分层识别疾病亚群,有助于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案,从而提升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3。此外,随着免疫学与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种B细胞靶向药物进入研究阶段4,未来有望成为pSS治疗的新方向。
鉴于此,本期专家访谈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赵福涛教授主持,特邀北京协和医院张文教授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厉小梅教授,围绕pSS的发病机制、精准诊疗策略与前沿治疗方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共同剖析pSS诊治难点,探讨精准医疗实施路径,展望生物制剂、细胞治疗等治疗新选择,为pSS患者的长期疾病管理与治疗优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Q1:赵福涛教授:作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pSS的临床治疗目标是什么?
张文教授:pSS是风湿免疫领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但其治疗领域仍存在诸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2,远远落后于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目前,pSS的药物治疗主要以促进腺体分泌的对症药物为主,其中仅有毛果芸香碱与茴三硫两种药物具备明确适应症,可刺激唾液腺和泪腺分泌,改善部分患者症状1,5。然而,对于系统性损害,尚无针对性获批药物。临床上使用的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多借鉴自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经验,缺乏针对pSS的循证依据2。
pSS的发病机制复杂,而高球蛋白血症作为其重要临床特征,提示B细胞及浆细胞活跃增殖在疾病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6,7。基于这一机制,近年来多种B细胞靶向药物相继进入研究阶段,例如BAFF/APRIL双重抑制剂——泰它西普、抗CD40单抗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B细胞发挥作用8-10。随着这些靶向药物的临床探索,pSS的精准治疗有望迎来新的突破契机。
针对张文教授的精彩发言,赵福涛教授进行总结并强调,目前pSS的治疗仍以对症治疗为主,系统性治疗缺乏获批适应症药物,但随着生物制剂、细胞治疗乃至基因治疗等前沿方向的不断发展,pSS的诊疗格局正迎来新的希望。作为一种系统性疾病,pSS的治疗应立足于多学科协作、长期系统性管理的理念,在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持续推动药物研发与临床转化,最终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治疗选择。
Q2:赵福涛教授:除了评估细胞因子和受体,pSS的发病机制中还有哪些路径值得深入研究?
厉小梅教授:目前pSS仍缺乏具有明确适应症的系统性治疗药物,这是临床最大的未满足需求之一2。为此,学界正积极开展大量基础研究,特别是在发病机制探索与新药研发方面。虽然自1999年,首个TNF-α抑制剂上市以来,自身免疫病领域在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pSS中尚无药物获批2。尽管如此,针对pSS的基础研究和新药探索仍在持续推进,例如针对B细胞的靶向治疗10、炎症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等)、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等多个方向,均展现出良好的研究前景2,10。
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对pSS发病机制的理解进一步深化。研究表明,淋巴细胞浸润腺体组织以及靶器官上皮细胞损伤是疾病发生的关键环节11。202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在淋巴细胞浸润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趋化细胞迁移,为淋巴细胞浸润创造有利条件。因此,阻断成纤维细胞以遏制疾病进展成为值得探索的新方向,但仍需通过细胞实验、动物模型及后续临床研究逐步验证。另一方面,上皮细胞作为靶器官,其免疫性损伤是患者出现口干、眼干症状的病理基础11。在唾液腺免疫微环境中,上皮细胞发生多种免疫学变化,目前针对上皮细胞特定成分的阻断研究也在进行中,有望为未来pSS的治疗带来重要突破11。
Q3:赵福涛教授:pSS分层诊治有哪些方法?是否有更全面的方法用于精准治疗?
张文教授:pSS的精准治疗已成为当前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重要方向3。由于该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患者临床表现差异显著,既可仅表现为浅表腺体受累,也可进展为多系统、多脏器损害,严重程度不一1,3。因此,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分层化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3。实现精准治疗的前提在于科学的疾病分类与分层。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已尝试多种分型方式,如根据受累器官(浅表器官与内脏器官)、患者主观症状(如干燥、疼痛、焦虑等)以及抗体标志物(如抗SSA/SSB、类风湿因子)等进行分类3。然而,这些基于临床表现的分型仍较为粗糙。近年来,研究趋势逐渐转向基于免疫机制及免疫标志物的内在分型,旨在发现不同患者的发病机制的差异3,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靶向治疗,实现疗效最大化并降低不良反应。
张文教授强调,精准治疗作为pSS未来的核心方向,目前已有多种靶向药物开始应用于临床4,10。展望未来,她提到期待能通过更精细的分型体系,无论是基于临床受累器官,还是结合免疫学标志物或指纹图谱,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精准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Q4:赵福涛教授:细胞治疗在pSS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如何?
厉小梅教授:精准治疗是提升pSS患者生活质量与实现疾病缓解的关键途径。目前,临床上已建立多种评估与分型方法,包括基于疾病症候群、血清学指标的分类以及借助客观量化工具,如欧洲风湿病联盟的pSS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与患者自评的患者报告指数(ESSPRI)评分3,综合评估疾病活动性,进而指导治疗决策。精准治疗的核心目标是“靶向到点”,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近年来,在精准治疗的前沿探索中,细胞治疗备受关注。2024年,CAR-T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被《SCIENCE》杂志评为2024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12,显示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潜力。对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重症pSS患者,这类创新疗法可能提供新的治疗选择,但仍需更多临床数据和循证医学证据验证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未来,我们期待这类疗法能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目前,干细胞治疗仍主要处于理论验证与初步探索阶段,动物实验及部分临床研究显示其具有改善腺体功能、调节免疫反应的潜力,并已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中取得初步进展13。然而,相关研究样本有限,临床经验不足,未来仍需进一步探索与验证,以期真正为pSS患者带来切实的治疗突破。
小结
最后,针对本次精彩的讨论,赵福涛教授进一步总结指出,pSS的治疗仍存在诸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未来发展需从疾病机制层面实现突破。除继续关注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外,还应探索新的发病机制与潜在治疗靶点。而在精准医疗方面,应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生物标志物及组织学特征进行科学分层,充分考虑个体差异,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精准治疗,使更多患者获益。
展望未来,随着生物制剂、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的持续进展,pSS的治疗手段将更加多元化。我们期待更多新药研发上市,尤其是希望首个针对pSS系统治疗的生物制剂能够早日获批,为广大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参考文献
1. 张文,厉小梅,高洁,等.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疗规范. 中华内科杂志,2023,62(09):1059-1067. DOI:10.3760/cma.j.cn112138-20221027-00797
2. 汤建平,龚邦东.干燥综合征的诊治现状、挑战和思考[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22,21(03):291-298.DOI:10.16150/j.1671-2870.2022.03.001.
3. 刘文靖,周新尧,姜泉.干燥综合征分层诊治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医杂志,2025,66(03):244-250.DOI:10.13288/j.11-2166/r.2025.03.006.
4.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 B细胞靶向药物治疗风湿免疫病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4,28(10):706-722.
5. 王立,曾小峰.重视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的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06):477-479.DOI:10.19538/j.nk2017060101.
6. 周雪梅, 梁宏达. 泰它西普治疗pSS高免疫球蛋白血症2例并文献复习[J].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10): 16742-16747. https://doi.org/10.12677/ACM.2023.13102343
7. Maslinska M, Kostyra-Grabczak K. Immunoglobulin G4 in 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 and IgG4-related disease - connections and dissimilarities. Front Immunol. 2024 Sep 19;151376723. doi 10.3389fimmu.2024.1376723. PMID 39364411; PMCID PMC11446744.
8. Xu D, Fang J, Zhang S, Huang C, Huang C, Qin L, Li X, Chen M, Liu X, Liu Y, Li Z, Hu J, Bao C, Wei W, Tian J, Duan X, Zeng X.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elitacicept in 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2 trial. Rheumatology (Oxford). 2024 Mar 1;63(3):698-705. doi: 10.1093/rheumatology/kead265. PMID: 37399108.
9. 秦蕾,吕凤艺,王晓庆.泰它西普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24,45(01):5-10.DOI:10.13683/j.wph.2024.01.002.
10. 吴嘉龙,吴子昂,钮晓音.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21,33(10):1239-1245.DOI:10.13376/j.cbls/2021137.
11. 李如玉,戚微岩,徐寒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23,30(03):319-324.DOI:10.19526/j.cnki.1005-8915.20230318.
12. Science. The biggest science breakthroughs in 2024[EB/OL].[2025-01-29].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breakthrough-2024
13. 徐婷,赵建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4,44(04):375-378.DOI:10.16424/j.cnki.cn32-1807/r.2024.04.016.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