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成人重症患者胸部电阻抗断层成像用于肺通气和灌注评估的循证国际专家共识

来源 2025-11-04 12:10:19 医疗资讯

这篇题为《成人重症患者胸部电阻抗断层成像用于肺通气和灌注评估的循证国际专家共识》的研究,由RECCS(呼吸与危重症医学EIT研究组)组织,通过系统综述和德尔菲法,首次形成了胸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在成人心肺监护中应用的循证推荐共识。以下是该文献的核心内容整理: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背景:EIT是一种无创、无辐射、床旁可实时监测肺通气与灌注的技术,但缺乏针对成人重症患者的国际循证推荐。

目的:建立EIT在重症成人患者中肺通气和灌注评估的循证推荐与专家共识。

二、研究方法

文献检索:1990–2024年,覆盖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数据库。

专家组成:来自12个国家的25名专家,涵盖重症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呼吸治疗等领域。

证据分级: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标准(CEBM)。

共识形成:两轮德尔菲法,定义:

强共识:>95%一致

共识:75–95%一致

未达成共识:<75%

三、主要共识内容(共87项推荐)

1. 数据采集与分析(Data acquisition & analysis)

电极位置:推荐第4–5肋间,若不可行则选第3–4肋间。

电极接触:需保持皮肤直接接触,避免干扰。

肥胖影响:影响图像轮廓但不影响连续监测能力。

重复测量:应尽量保持电极位置一致。

2. 肺通气与容量评估(Ventilation & Volume)

EELI(呼气末肺阻抗)变化:可用于反映肺容量变化,但不能跨个体或中断测量比较。

潮气量评估:潮气阻抗变化与潮气量相关,可校准为“阻抗-潮气量比”。

3. PEEP与潮气量滴定(PEEP & Tidal Volume Titration)

区域顺应性法(Costa法):用于指导PEEP设置,识别过度扩张与塌陷区域。

最佳PEEP:为相对过度扩张与塌陷曲线的交叉点。

EIT可用于评估肺复张潜力与复张手法效果。

4. 肺灌注评估(Perfusion)

增强EIT:使用高渗盐水团注法评估肺灌注。

需屏气8秒以上,自主呼吸下操作困难。

可识别肺栓塞、V/Q失配等问题。

5.呼吸衰竭病因识别(Etiology Identification)

可识别:肺不张、气胸、胸腔积液、主支气管插管、肺栓塞、COPD空气潴留等。

典型表现:

相位反转阻抗变化 → 胸腔积液

非依赖区通气缺损 + 阻抗异常 → 气胸

肺灌注缺损 → 肺栓塞

6.临床应用与预后(Clinical Use & Prognosis)

EIT指导个体化通气策略:

可改善ARDS、术后患者氧合

有助于PEEP个体化设置

潜在改善ARDS预后,但需更多高质量RCT证实。

7.呼吸管理与治疗(Respiratory Management)

可用于评估:

自主呼吸试验(SBT)期间的通气变化

俯卧位、侧卧位对通气/灌注的影响

吸痰对肺通气的影响

患者自我肺损伤(P-SILI)风险识别

呼吸康复与物理治疗反馈

8. ECMO支持下的应用(ECMO)

EIT可用于VV-ECMO期间PEEP和潮气量个体化设置

肺灌注评估仍需进一步验证

四、未达成共识的问题

RVD比值(区域通气延迟率):因设备特异性强,部分专家不常用。

心跳相关EIT信号用于肺灌注评估:因干扰因素多,尚不适合临床应用。

五、未来方向

技术改进:开发多层电极实现3D成像。

标准化:统一肺灌注成像分析标准。

培训需求:EIT操作与图像解读需专业培训。

研究方向:

建立不同疾病状态下的EIT参数参考值

明确EIT指导治疗是否能改善预后

开展多中心RCT验证EIT的临床价值

六、结论

EIT在重症患者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用于:

床旁动态评估肺通气与灌注

指导个体化通气策略

识别呼吸衰竭病因

共识推荐为EIT的临床推广提供了首个国际标准

未来需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其临床效益

Tags: 成人重症患者胸部电阻抗断层成像用于肺通气和灌注评估的循证国际专家共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