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当感染遇上卒中:一个特殊院内病例的多学科诊治启示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王浩玥教授病例分享

来源 2025-11-11 12:11:21 医疗资讯

在8月31日举行的“神医妙断 菁英赋能——神经内科介入实践赋能及案例精选计划”优选会上,来自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王浩玥教授分享了一例罕见的院内卒中病例。该病例起病突然而病情复杂,病因涉及感染、炎症、血栓与免疫等多重因素,展示了多学科协作在疑难卒中诊治中的重要价值。

一、病例概况:院内突发的急性卒中

患者,女性,36岁,回族。入院原因为“言语不利、左侧肢体无力2小时”。既往有感染性肠炎三年、间断腹痛、便血及中度贫血病史。发病时患者正在消化科住院治疗感染性肠炎。

头颅CT提示左侧大脑半球软化灶,NIHSS评分16分。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传统卒中危险因素,但有下肢静脉血栓及既往无症状脑出血史。

二、实验室与病理提示:感染与炎症的线索

血常规提示明显贫血(Hb 65–84 g/L),CRP升高,隐血阳性。免疫学检查显示巨细胞病毒(CMV)IgG阳性

胃肠镜检查发现肠黏膜广泛炎性改变及隐窝脓肿形成,免疫组化提示CMV可疑阳性。

这些结果提示,患者长期存在慢性病毒感染及活动性肠炎,可能导致系统性炎症反应及高凝状态。

三、急诊影像与手术决策: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急诊头颅CTA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左侧为旧软化灶。初步诊断为右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不明原因型)。

考虑到发病时间短、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团队决定实施急诊取栓术

四、术中过程:漂浮血栓与复杂取栓

造影发现右颈动脉分叉处存在漂浮大块血栓,远端血流迟滞。经多次抽吸联合机械取栓后,颅内血管再通。

术中取出的血栓呈肉质样,约40 mm × 7 mm。术后意外发生对侧髂动脉血栓栓塞,经外科切开取栓后恢复良好。

五、病理学发现:病毒相关血栓形成的可能

取出的血栓免疫组化结果为CMV阳性,与肠黏膜组织结果一致。

提示该卒中事件可能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的血管炎或炎症性血栓形成有关,而非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或心源性栓塞。

这一发现揭示了感染在部分年轻卒中患者中的潜在作用机制。

六、术后管理与多学科联合治疗

术后患者因贫血与出血风险,未给予双抗,仅予低分子肝素单抗凝治疗。

出院前组织神经内科、消化科、血液科与感染科联合MDT讨论,制定长期抗病毒、抗炎与抗凝平衡方案。

随访21次,至一年后患者血象稳定,无复发,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七、病例启示

该病例的诊治过程体现出以下几点临床启示:

1. 卒中病因的复杂化趋势:慢性感染与系统性炎症可能成为年轻卒中患者的重要诱因;

2. 介入技术与内科思维的融合:神经介入操作为疑难卒中提供了有效救治途径;

3. 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感染、血液、神经及消化多科联合,是实现长期管理与病因控制的关键。

【结语】

王浩玥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卒中防治不应仅限于传统危险因素的识别,更应重视感染、免疫及代谢等非典型病因的筛查与干预。”

该病例的成功救治,为感染相关卒中的临床识别与综合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Tags: 当感染遇上卒中:一个特殊院内病例的多学科诊治启示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王浩玥教授病例分享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