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随着中国超重 / 肥胖患病率突破 50%(成人超重 34.3%、肥胖 16.4%),肥胖相关合并症(如 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已成为公共健康核心挑战。生活方式干预减重幅度有限、代谢手术接受度低、早期减重药物安全性存疑,而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凭借强效减重、多代谢获益及良好耐受性,成为体重管理的关键手段。2025 年《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 “共识”)基于循证证据,系统规范了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现就核心内容从五大维度展开解读。
一、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的种类与获益:已上市与在研药物的全面梳理
肠促胰素类药物通过激活胰高糖素样肽 - 1(GLP-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或胰高糖素(GCG)受体,调控食欲、延缓胃排空、改善能量代谢,目前已形成 “注射制剂为主、口服制剂在研” 的格局,且双 / 三靶点激动剂疗效更优。
(一)国内已上市药物:明确适应证与差异化疗效
国内获批体重管理适应证的药物共 5 种,涵盖 GLP-1 受体激动剂(GLP-1RA)及双受体激动剂,其用法、减重效果及代谢获益存在显著差异(表 1 核心数据整合):

要点提示:除贝那鲁肽外,其余 4 种药物均有减重外的代谢获益(推荐强度 A),临床需结合患者 BMI、合并症(如心血管病优先司美格鲁肽,OSA 优先替尔泊肽)及用药便利性(周制剂依从性更高)选择。
(二)在研药物:口服制剂与多靶点激动剂成趋势
为解决注射给药的不便性及进一步提升减重效果,多款药物处于 3 期临床阶段,未来有望丰富治疗选择:
- 口服 GLP-1RA
- 口服司美格鲁肽(25/50mg 每日 1 次):需空腹服用(服药后半小时禁食),全球研究 68 周减重 17.4%,中国人群研究尚在进行;
- Orforglipron(小分子口服制剂):45mg 每日 1 次,36 周减重 14.7%,无需严格空腹,依从性更优。
- 双受体激动剂
- Survodutide(GLP-1/GCG):4.8mg 每周 1 次,46 周减重 14.9%,同时改善脂肪肝(MASH 缓解率 62%);
- CagriSema(GLP-1 / 胰淀素):2.4mg/2.4mg 每周 1 次,T2DM 患者 32 周减重 15.6%,优于司美格鲁肽(5.1%)。
- 三受体激动剂
- Retatrutide(GLP-1/GIP/GCG):12mg 每周 1 次,48 周减重 24.2%,为目前减重潜力最强的在研药物,同时显著降低肝脏脂肪含量(82.4%)。
二、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的肥胖合并症获益:超越减重的多系统改善
肥胖合并症涉及代谢、心血管、呼吸等多系统,肠促胰素类药物通过减重及直接病理改善作用,为合并症管理提供 “一石二鸟” 的方案,共识明确了不同合并症的优先推荐药物(表 2 核心证据整合):
(一)代谢系统:延缓糖尿病进展,逆转脂肪肝
- 糖尿病前期与 T2DM
- 替尔泊肽疗效最优:糖尿病前期患者 176 周血糖正常化率 94.5%,进展为 T2DM 风险降低 94%(HR=0.06);
- 司美格鲁肽次之:52 周血糖正常化率 84.3%,T2DM 进展风险降低 67%;
- 利拉鲁肽:160 周 T2DM 进展风险降低 79%,适合需长期预防的人群。
-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MASH)
- 司美格鲁肽(2.4mg):MASH 患者 72 周缓解率 62.9%(无纤维化恶化),纤维化改善率 37.0%(推荐强度 A);
- 替尔泊肽:52 周 MASH 缓解率 44%-62%,纤维化改善率 51%-55%;
- 玛仕度肽:中国人群 48 周肝脏脂肪含量降低 73.2%(基线≥10% 者降 80.2%),适合中国脂肪肝高发人群。
(二)心血管系统:降低事件风险,改善心衰症状
-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司美格鲁肽是唯一有明确心血管获益的药物:合并 ASCVD 的肥胖患者平均随访 39.8 个月,主要心血管终点(心血管死亡、心梗、卒中)风险降低 20%(HR=0.8,P<0.001),推荐为 ASCVD 合并肥胖患者的首选(推荐强度 A)。 -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
- 司美格鲁肽:52 周 KCCQ-CSS 评分提升 15.0 分(安慰剂 7.5 分),心衰事件风险降低 69%(HR=0.31);
- 替尔泊肽:中位随访 104 周,心衰恶化风险降低 38%(HR=0.62),适合 HFpEF 合并肥胖患者。
(三)其他合并症:针对性改善呼吸与关节问题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
替尔泊肽疗效最显著:中度至重度 OSA 患者 52 周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降低 27.4-30.4 次 /h(未用 / 用气道正压通气者),低氧负荷降低 95.2%-103.0%,2024 年 FDA 已批准其用于 OSA 治疗(推荐强度 A);利拉鲁肽 32 周 AHI 降低 12.2 次 /h,效果较弱。 - 膝骨关节炎
司美格鲁肽 68 周 WOMAC 疼痛评分降低 41.7 分(安慰剂 27.5 分),躯体功能评分降低 41.5 分(安慰剂 26.7 分),是唯一有膝骨关节炎获益证据的药物(推荐强度 A)。
三、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的安全性:风险分层与规范管理
该类药物总体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以轻中度为主,关键在于识别高危人群、加强监测及规范处理:
(一)胃肠道不良反应:最常见,可通过 “3E” 策略管理
特点:发生率 40%-70%,多为恶心、腹泻、呕吐,见于治疗初期(0-3 周)及剂量递增期,随治疗延长减轻,停药率仅 5%-10%。 “3E” 管理策略(推荐强度 B):- 教育(Education) :告知患者症状暂时性,指导少食多餐、避免高脂辛辣食物;
- 递增(Escalation) :遵循说明书逐步滴定剂量(通常每 4 周递增),不耐受时放缓速度;
- 处理(Management) :轻度调整饮食,中度暂停剂量递增,重度短期用对症药物(如奥美拉唑止酸、多潘立酮促胃动力),仍无效则换用其他药物。
(二)重点关注的严重不良反应:高危人群筛查与监测
- 胆囊疾病:
- 风险因素:高剂量、长期用药,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酒精性肝硬化;
- 管理:用药前评估胆囊疾病风险,治疗中疑似胆囊炎 / 胆石症需及时影像学检查(推荐强度 A)。
- 急性胰腺炎:
- 高危人群:胰腺炎病史、反复发作胆结石、甘油三酯(TG)≥5.7mmol/L、长期酗酒;
- 监测:用药后警惕 “持续重度腹痛伴腰背痛、呕吐”,疑似时立即停药,治愈且高危因素改善后可再评估使用(推荐强度 A)。
- 甲状腺髓样癌(MTC):
- 禁忌证:个人或家族史 MTC、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 型(MEN2 型)(推荐强度 A);
- 说明:动物实验显示药物诱导甲状腺 C 细胞肿瘤,但人类 3 期研究无 MTC 报道,无需常规监测降钙素或甲状腺超声。
- 抑郁与自杀风险:
- 高危人群:有自杀企图或意念史者(避免使用);
- 监测:用药期间评估抑郁量表(如 PHQ-9),出现自杀想法立即停药(推荐强度 B)。
四、特殊人群用药:个体化调整,平衡疗效与安全
特殊人群生理状态特殊,需结合药代动力学特点及疾病风险调整方案,共识明确了 5 类人群的用药原则:
(一)老年人(≥65 岁):放缓减重速度,防营养不良
- 疗效与安全性:与年轻成人无显著差异,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的心血管及肾脏获益对老年人更具价值;
- 注意事项:减重速度宜放缓(避免每周减重超 0.5kg),监测肌少症(如握力、步速)及营养不良(血清白蛋白),优先选择周制剂提升依从性(推荐强度 B)。
(二)肌少症:无证据诱发,但需关注瘦体重流失
- 核心结论:无证据显示药物导致肌少症,但减重伴随瘦体重下降(司美格鲁肽 68 周瘦体重减少占减重总量 40%,替尔泊肽 72 周占 25%);
- 管理:联合抗阻运动(如每周 2 次哑铃训练),监测肌肉量(生物阻抗法),避免过度减重(推荐强度 B)。
(三)肝肾功能不全:轻中度无需调量,重度慎用
- 肝功能:轻中度(Child-Pugh A/B 级)无需调整剂量,重度(C 级)因证据有限慎用;
- 肾功能:轻中度(eGFR≥30ml・min⁻¹・(1.73m²)⁻¹)无需调量,重度(eGFR<30)或终末期肾病慎用;
- 特殊证据:司美格鲁肽可降低 CKD 患者尿白蛋白 / 肌酐比值(48.6%),适合合并肾病的肥胖患者(推荐强度 A)。
(四)围生期:妊娠哺乳禁用,计划妊娠提前停药
- 妊娠 / 哺乳:无高质量安全性数据,不推荐使用(动物实验显示药物经乳汁分泌);
- 计划妊娠:长效药物(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半衰期长,需提前至少 2 个月停药(推荐强度 A)。
(五)儿童青少年(<18 岁):国内未获批,暂不推荐
- 国外情况:FDA 批准利拉鲁肽(≥12 岁)、司美格鲁肽(≥12 岁),但中国尚未获批;
- 国内建议:暂不推荐使用,如需用药需告知风险并取得监护人同意(推荐强度 A),相关 3 期研究(如司美格鲁肽 STEP Young、替尔泊肽 SURMOUNT-ADOLESCENTS)正在进行。
五、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在长期体重管理中的作用:持续用药 + 生活方式,避免反弹
肥胖是慢性复发性疾病,短期减重后停药易反弹,共识强调 “药物长期维持 + 生活方式干预” 是长期管理的核心,明确了三大关键方向:
(一)长期维持的证据:停药反弹显著,持续用药是关键
- 替尔泊肽 SURMOUNT-4 研究: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 替尔泊肽 36 周减重 20.9% 后,继续用药 52 周再减 6.7%,而停药者反弹 14.8%,且代谢指标恶化;
- 司美格鲁肽 STEP 4 研究:20 周减重 10.6% 后,持续用药 48 周再减 7.9%,停药者反弹 6.9%;
- 结论: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长期维持药物治疗(无明确时长限制),替尔泊肽 88 周、司美格鲁肽 208 周研究均显示持续获益且安全性稳定。
(二)生活方式干预:贯穿全程,提升减重质量
1.饮食管理:维持 500-700kcal/d 能量负平衡,推荐地中海饮食、高蛋白饮食等个性化方案,避免极低热量饮食(防营养不良); 2.运动干预:每周 5 次、每次 30 分钟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联合每周 2 次抗阻运动(防肌少症),肥胖合并膝骨关节炎者优先游泳、骑行(推荐强度 A)。(三)长期减重目标:个体化设定,中国人群更需严格
- 短期目标(3-6 个月):轻中度肥胖减 5%-10%,年轻无合并症者减 10%-15%(快速改善风险);
- 长期目标:以 “个体化最佳体重” 为核心,中国人群 BMI 18.5-24.0kg/m² 时全因死亡风险最低,建议优先将 BMI 降至 27kg/m² 以下(较英国人群更严格,因中国肥胖并发症风险更高);
- 获益关联:减重 3%-5% 改善血糖血压,10%-15% 逆转 T2DM,>15% 持续改善 TG 及 OSA(图 2 核心结论)。
总结与展望
《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 版)》首次系统整合了中国人群证据,明确了 “药物选择分层、合并症精准推荐、特殊人群个体化管理、长期维持联合生活方式” 的核心策略,为临床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南。未来,随着多靶点激动剂(如三受体激动剂)、口服 / 长效制剂(如月制剂)及肌肉保留药物的研发,肥胖管理将进入 “精准化、便捷化、高质量” 时代。临床实践中,需结合患者 BMI、合并症、耐受性及治疗目标,规范使用该类药物,并联合营养科、运动医学科等开展多学科管理,最终实现 “减重 + 代谢改善 + 并发症防控” 的综合获益。
参考文献: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5,17(8):950-970.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