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全球每年因蚊媒传播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70万,其中以疟疾和登革热的危害最为严重。目前主要的防控手段包括使用杀虫剂处理的蚊帐(ITNs)、室内滞留喷洒(IRS)以及幼虫栖息地管理(LSM),这些措施显著减轻了疾病负担。然而,其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ITNs主要在室内睡眠时段提供保护,且覆盖率普遍不足;IRS实施成本高、操作复杂,近年来覆盖范围持续下降;LSM则高度依赖社区参与和精细化的规划管理。此外,蚊虫行为的适应性变化以及对杀虫剂耐药性的不断蔓延,进一步限制了现有防控策略的有效性。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来推荐将驱蚊剂作为补充防控手段。其中,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类驱蚊剂(VPSRs)因其可通过持续挥发在局部形成“保护气泡”,有效干扰蚊虫的宿主探测、着陆和吸血行为,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方向。
本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整合了2000年至2023年间发表的58项关于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类驱蚊剂(VPSRs)防蚊效果的研究,涵盖超过170万只蚊虫的实验数据。结果显示,VPSRs的整体平均保护效能达52%–56%,在不同蚊种和多种测试环境中均表现出显著的驱避和击倒效应。本研究首次基于个体蚊虫水平的原始数据,系统评估了产品剂型、活性成分、蚊虫捕获方法、蚊种类别及使用环境等因素对防护效果的影响,揭示了关键效能驱动因素。
研究人员系统检索了包括MEDLINE、Embase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及会议摘要,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半田野和田野研究,这些研究通过人体诱蚊采集(HLC)或诱蚊器捕获数量来评估VPSRs的防蚊效果。研究设计均控制了异质性及参与者间差异,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荟萃分析整合了50项研究的个体蚊虫数量数据,并结合卫星气象数据分析温度、湿度和风速等环境因素对效能的影响。风险偏倚评估采用了经改良的SYRCLE工具,覆盖随机化、盲法、数据完整性及资金来源等方面。
结果显示,涵盖58篇文献,84项独立研究,共涉及约138.9万只蚊子,VPSRs的总体保护效能为56%(95% CI: 50%–62%)。进一步的荟萃分析基于50项研究的个体蚊虫水平数据,涵盖超过170万只蚊虫,结果显示VPSRs的整体保护效能为52%(95% CI: 43%–61%),结果稳健。
图:按干预形式分组的VPSR保护效能的研究层面森林图(第一部分)
图:按干预形式分组的VPSR保护效能的研究层面森林图(第二部分)
在不同产品形式中,未经正式安全评估的被动式织物类产品表现出最高的保护效能(57%),商业化被动释放装置和电热蚊香片/线圈效能略低,但仍具显著防护作用。活性成分方面,转氟菊酯(transfluthrin)的防护效果优于甲氟菊酯(metofluthrin)。就评估方法而言,HLC测得的保护效能高达67%,显著高于诱蚊器捕获法,提示评估方法对结果有重要影响。
图:用于评估发表偏倚的漏斗图
半田野环境下的保护效能为58%,与田野实地研究的50%相近,表明半田野试验可作为评估VPSRs效果的有效平台。室内与室外环境的整体保护效能相近,但室内结果的置信区间较宽,可能反映出现场应用中变量控制的不一致性。
不同蚊种间的防护效果差异显著:对东非主要疟疾传播媒介——阿拉伯按蚊(Anopheles arabiensis)的保护效能高达75%,而对同属的微小按蚊(An. funestus)仅为31%,后者较低的敏感性可能与其对固态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的耐药性有关。此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和风速对VPSRs的整体效能未显示出显著影响,提示其在多种气候条件下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能。
综上所述,VPSRs可有效防止蚊虫叮咬,在多种蚊种和不同使用环境中均表现出稳定的防护效果,尤其在弥补传统室内防控措施(如蚊帐和室内喷洒)在非睡眠时段和室外暴露场景中的保护空白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潜力。半田野试验因其结果贴近真实环境且可控性强,可作为评估VPSRs效能的理想研究平台;HLC测得的保护效果更优,应被视为当前评估防护效能的优先捕获方法。未来亟需推动VPSRs检测方法的标准化,以提升研究间的可比性和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鉴于不同蚊种及地理区域间防护效果存在显著差异,VPSRs的推广应用应结合当地蚊媒种群结构、行为特征及杀虫剂抗性现状进行精准规划。尤其在西非、南美和东南亚等蚊媒疾病负担沉重但相关研究仍较匮乏的地区,亟需加强本地化效能评估与监测,以支持有针对性的公共卫生干预策略。
原始出处
Ingrid Chen,a,b,∗ Sarah L. Miller,a Daniel Msellemu,c Aidi G. Lugenge,c.Volatile pyrethroid spatial repellentsfor preventing mosquito bi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eBioMedicine 2025105891.https://doi.org/10.1016/j.ebiom.2025.105891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