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心脏“求救”!读懂心绞痛信号,关键时刻能救命

来源 2025-09-08 12:12:45 医疗资讯

心脏是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它日夜不停地工作,为全身输送血液和氧气。然而,心脏本身也需要通过冠状动脉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以维持其正常功能,当冠状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变窄时,心脏的供血就会受到影响。这种供血不足会导致心肌缺氧,从而引发疼痛,这就是心绞痛。这个医学术语虽然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其实它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如果忽视这一信号,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心绞痛的成因:

心脏的“供血危机”

心绞痛是心脏供血不足时发出的警报,其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它是一种慢性病变过程,动脉壁内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血管腔变窄。当冠状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时,心脏在正常活动时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心绞痛。此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能导致心绞痛,这种痉挛可能由情绪激动、寒冷刺激、吸烟等因素引起,导致心肌供血急剧减少。

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疾病中另一个重要的病理机制。当冠状动脉内壁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在受损部位,形成血栓,部分或完全阻塞血管,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也是心绞痛的一个重要成因,微血管病变可能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尤其是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这种病变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代谢性疾病有关。

除了上述主要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和遗传因素等也会增加心绞痛的发生风险。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冠状动脉壁增厚,血管腔变窄;血脂异常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异常,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吸烟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肥胖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血压升高和血脂异常;家族中有冠心病或心绞痛病史的人,发生心绞痛的风险相对较高。

心绞痛的症状:

读懂心绞痛信号

1. 胸部疼痛或不适

心绞痛的典型症状是胸部疼痛或不适,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这种疼痛可能被描述为压迫感、紧缩感、烧灼感或沉重感。疼痛的强度可以从轻微的不适到剧烈的疼痛不等。疼痛通常持续数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如果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需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2. 疼痛的放射性

心绞痛的疼痛不仅局限于胸部,还可能放射到其他部位。常见的放射部位包括左肩、左臂内侧(尤其是小指和无名指)、颈部、下颌或上腹部。这种放射性疼痛是心绞痛的一个重要特征,有助于与其他类型的胸部疼痛进行区分。

3. 伴随症状

除了胸部疼痛或不适,心绞痛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心绞痛的严重程度或需要紧急处理。

● 呼吸困难:患者可能感到气短或呼吸急促,尤其是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这种呼吸困难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进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

● 出汗: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冷汗,尤其是在疼痛较为剧烈时。这种出汗是身体对疼痛和缺氧的一种生理反应。

● 恶心和呕吐:部分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可能会感到恶心,甚至呕吐。这些症状可能是由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的。

● 头晕或晕厥:心绞痛发作时,心脏供血不足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或晕厥。如果出现晕厥,需要立即就医。

● 心悸: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跳加快或不规则,这种心悸可能是由于心肌缺氧导致的心律失常。

4. 不典型症状

心绞痛的症状在不同人群中可能有所不同,尤其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可能表现出不典型的症状,如胃部不适(烧心等)、乏力等,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5. 不同类型心绞痛的表现

心绞痛可以根据其发作的规律和特点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这种心绞痛的发作通常有明确的诱因,如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疼痛的性质、部位和持续时间相对固定,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以迅速缓解。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通常不会导致心肌梗死,但如果频繁发作或症状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不稳定型心绞痛:这种心绞痛的发作没有明确的诱因,可能在休息时或夜间发作。疼痛的性质、部位和持续时间可能不固定,且疼痛程度通常较为剧烈。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疾病的一个严重表现,可能预示着心肌梗死的发生,需要立即就医。

心绞痛的治疗:

及时用药是关键,必要时介入治疗

心绞痛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心肌供血、预防心肌梗死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药物治疗是心绞痛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发作的首选药物。它能够迅速扩张血管,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增加心脏的血流量,从而缓解心绞痛发作时的疼痛。硝酸甘油舌下含片起效快,疼痛可在10~15分钟内缓解,如果疼痛持续或反复发作,建议立即就医。

钙通道阻滞剂:可选择长效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等),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使血管扩张,降低心脏的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因其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能够维持血压平稳,有效控制心绞痛症状。

他汀类药物:心绞痛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因此,他汀类药物在心绞痛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包括阿托伐他汀等强效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血脂异常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阿托伐他汀可以稳定或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预防心绞痛的发作和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心绞痛患者,尤其是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或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其他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钾通道开放剂等,也可以缓解心绞痛症状,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遵医嘱使用。如果心绞痛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介入治疗:对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严重的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通过在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内放置支架,撑开血管,恢复血流,从而显著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肌梗死风险。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和手术方案,确保手术安全有效。介入治疗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结语 

心绞痛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它提醒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及时采取措施。通过了解心绞痛的症状、成因以及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这一信号,并在关键时刻采取正确的行动。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如胸部疼痛、压迫感或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预防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和管理压力,也是预防心绞痛复发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路径专家共识》编写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路径专家共识.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21(6):1-18.

[2]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防治专家共识(2024)[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2024,7: e1000177. DOI: 10.3760/cma.j.cn116031.2024.1000177.

Tags: 心脏“求救”!读懂心绞痛信号,关键时刻能救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