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科学家眼中的 “长寿身材”:女性 “梨形” 更抗老,男性少腰腹肉才护心!

来源 2025-09-09 12:11:01 医疗资讯

小张最近半年的减肥成果很亮眼:体重从75公斤降到68公斤,BMI(身体质量指数)也从超重26落到了正常24。可刚拿到体检报告,他就笑不出来了——血脂四项里的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偏高,颈动脉超声还提示血管弹性下降,医生说他的心血管状态像比实际年龄老了3

这事儿听起来矛盾,却藏着一个很多人都忽略的健康真相:脂肪的居住地址,比脂肪总量更影响心脏衰老。最近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项重磅研究,就用21241人的数据,揭开了脂肪分布心血管衰老之间的秘密,尤其点出了男女之间的巨大差异——有些脂肪对女性是护心盾,对男性却可能是加速剂

图片

先搞懂:为什么胖在哪胖多少更重要?

我们总把肥胖伤心脏挂在嘴边,但很少有人追问:同样是胖,为什么有的人胖得安全,有的人却刚胖就出问题?

答案藏在脂肪的位置差异里。人体的脂肪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皮下脂肪,就是能捏起来的肥肉,比如肚子上的软肉、大腿外侧的脂肪;另一类是内脏脂肪,藏在腹腔里,包裹着肝脏、胰腺、肠道,摸不到但能感觉到——比如肚子硬邦邦的啤酒肚,大多是内脏脂肪超标。

过去的研究早就发现:内脏脂肪是麻烦制造者。它不像皮下脂肪那样安静储存能量,反而会不停分泌炎症因子,比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这些物质会破坏血管内皮、升高血压、打乱血糖代谢,最终加速心脏和血管的老化。而皮下脂肪里,也分”“”——比如臀部、大腿的皮下脂肪,对女性来说可能是保护者,但腰腹的皮下脂肪,对男性来说却可能添乱。

更有意思的是,性别会给脂肪分配住所:女性在绝经前,因为雌激素的作用,脂肪更爱往臀部、大腿跑(医学上叫梨形身材);男性则天生倾向于把脂肪堆在肚子里(苹果形身材)。这种差异会不会让男女的心血管衰老速度不一样?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做了一次大规模调查。

图片

21241人的心脏衰老测评:他们是怎么研究的?

要搞清楚脂肪分布心脏衰老的关系,首先得解决两个关键问题:怎么判断心脏老没老?怎么精准测量脂肪长在哪?

研究团队从英国生物样本库(全球最大的健康数据库之一,收录了50万人的基因、影像、体检数据)里,筛选了2124140-69岁的中年人。这些人都做过两项核心检查,正好能回答上面两个问题:

第一步:给心脏算年龄”——比实际年龄老多少才危险?

光看实际年龄,没法判断心脏的真实状态:有人30岁就因为熬夜、酗酒让心脏提前老化,有人60岁却能保持40岁的心脏功能。研究团队用了一个黑科技机器学习算心血管年龄

他们先让电脑(用的是CatBoost算法,擅长处理医学影像数据)学习5065名健康人的心脏磁共振(CMR)影像——这些人没有心脏病、糖尿病,BMI也正常,相当于健康心血管模板。电脑会分析126个心脏细节,比如左心室的容积(心脏每次能装多少血)、心肌的硬度(越硬说明越老化)、主动脉的弹性(弹性差说明血管老)。

等电脑学会判断健康心脏的特征后,再把21241名参与者的心脏影像输进去,让它算出每个人的心血管年龄。最后用心血管年龄减去实际年龄,得到一个年龄差(医学上叫age-delta):如果差是正数,说明心脏比实际年龄老(比如35岁的人,心血管年龄38岁,差+3);如果是负数,说明心脏比实际年龄年轻。这个年龄差,就是衡量心血管衰老的核心指标。

第二步:给脂肪画地图”——精准找到每处脂肪

光知道心脏老没老还不够,得找到罪魁祸首。研究团队用全身磁共振和双能X线吸收法(DXA),给每个参与者的脂肪做了全身扫描,精准测量了7个关键部位的脂肪量:

  • 内脏脂肪(腹腔内包裹器官的脂肪)

  • 腹部皮下脂肪(肚子上能捏的软脂肪)

  • 肌肉脂肪浸润(混在肌肉里的脂肪,比如虚胖的人肌肉里脂肪多)

  • 肝脏脂肪分数(肝脏里的脂肪比例,超过5%就是脂肪肝)

  • 上半身脂肪(android脂肪,比如胸、腰腹的脂肪)

  • 下半身脂肪(gynoid脂肪,比如臀部、大腿的脂肪)

  • 全身脂肪总量

第三步:排除干扰,确认因果关系

为了避免误判,研究团队还做了两件关键事:一是用多变量线性回归排除干扰——比如年龄大的人本来心脏就容易老,性别不同脂肪分布也不一样,这些因素都要过滤掉,只看脂肪和心脏衰老的直接关系;二是用孟德尔随机化验证因果——简单说,就是用基因当工具:因为基因是天生的,不会受后天生活习惯影响,如果某种脂肪相关的基因,恰好和心血管年龄差相关,就能证明是脂肪分布影响心脏衰老,而不是心脏衰老导致脂肪长错地方

颠覆认知的4个发现:男女护心,重点完全不同

经过两年多的数据分析,研究团队得出了4个颠覆常识的结论,每一个都和我们的日常护心密切相关:

发现1:不管男女,这3种脂肪是心脏衰老加速器

研究发现,有3种脂肪对男女都一视同仁”——只要超标,就会让心血管年龄差变大(即心脏老得快),而且关联性极强(统计上P值都小于0.0001,意味着结果极难是巧合):

  • 内脏脂肪β=0.656β值越大,影响越强)。也就是说,内脏脂肪每增加1个标准差,心血管年龄差就会增加0.656岁。比如一个45岁的人,内脏脂肪超标,心血管年龄可能直接跳到48岁。

  • 肝脏脂肪分数β=1.066,是所有脂肪里影响最强的。这意味着脂肪肝患者的心脏衰老速度,比肝脏健康的人快得多——哪怕体重正常,只要有脂肪肝,也要警惕心血管老化。

  • 肌肉脂肪浸润β=0.183。很多人觉得只要体重正常,肌肉多少无所谓,但其实肌肉里混太多脂肪,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间接伤害心脏。比如同样是60公斤,肌肉量足、脂肪少的人,心脏状态会比虚胖(肌肉少、脂肪多)的人年轻3-5岁。

发现2:男性要警惕腰腹脂肪,女性却不用

研究里有个很明显的性别差异:腹部皮下脂肪和上半身脂肪(android脂肪),只对男性的心脏有负面影响

  • 男性的腹部皮下脂肪每增加1个标准差,心血管年龄差就增加0.432岁;上半身脂肪每增加1个标准差,年龄差增加0.983岁。

  • 但女性不管是腹部皮下脂肪多,还是上半身脂肪多,都不会直接加速心脏衰老。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啤酒肚男性,哪怕体重正常,也容易得高血压、冠心病——他们的腰腹脂肪,正在悄悄让心脏变老。

发现3:女性的臀部脂肪护心盾,绝经后会失效

对女性来说,最惊喜的发现是:臀部、大腿的脂肪(gynoid脂肪)越多,心血管年龄差越小,意味着心脏老得越慢。

  • 尤其是绝经前的女性,这种保护作用更明显(P=0.0011);但绝经后,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这种保护作用就消失了(P=0.441,统计上无显著关联)。

  •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还证明:遗传上倾向于多囤臀部脂肪的女性,心血管年龄差平均小0.96岁(β=-0.96),这说明臀部脂肪是主动保护心脏,而不是心脏年轻的女性恰好爱长臀部脂肪

为什么臀部脂肪对女性友好?研究团队推测,雌激素会让臀部脂肪分泌更多脂联素(一种有益激素),这种激素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血管炎症,相当于给心脏加了一层保护罩。而绝经后雌激素减少,这层保护罩就变薄了。

发现4BMI骗子,体成分分析才靠谱

我们平时判断胖不胖,大多看BMI,但研究发现,BMI特别容易误判

  • 31%的超重女性(BMI25-27.9),全身脂肪量其实在正常范围(属于肌肉型超重,比如练健身的女性);

  • 11%的超重男性,脂肪量也正常,但有23%的超重男性,脂肪量已经达到肥胖标准(属于隐性肥胖,看着不胖但内脏脂肪多)。

这意味着:哪怕BMI正常,如果内脏脂肪、肝脏脂肪超标,心脏还是会老得快;反之,BMI稍高但肌肉多、脂肪分布合理,心血管状态可能更年轻。以后体检,不妨加做一项体成分分析,看看内脏脂肪等级、肌肉脂肪比例,比BMI靠谱多了。

给男女的护心建议:别盲目减肥,要精准减脂肪

这项研究的意义,不只是揭示了脂肪和心脏衰老的关系,更给了我们具体的护心行动指南”——不用盲目追求,而是要减对脂肪、留对脂肪

男性:重点减内脏+肝脏+腰腹脂肪

  1. 先查内脏脂肪:用体成分分析仪测内脏脂肪等级,正常应≤9,超过10就要干预;

  2. 运动选燃内脏脂肪型:优先选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比如“20秒冲刺跑+40秒慢走循环15分钟,每周3次,比慢跑更能减少内脏脂肪;也可以练平板支撑、卷腹,增强核心肌群,间接减少腰腹脂肪;

  3. 饮食避开内脏脂肪催化剂:少喝含糖饮料(包括奶茶、可乐)、少吃精制碳水(白米饭、白面包),这些食物会快速升高血糖,促进内脏脂肪堆积;多吃膳食纤维(燕麦、芹菜、苹果),能延缓血糖上升,帮助减少内脏脂肪;

  4. 警惕脂肪肝:每年查一次肝功能和肝脏超声,避免饮酒过量、熬夜,每天吃一把坚果(比如核桃、杏仁),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能保护肝脏。

女性:别刻意减臀部脂肪,重点保肌肉+雌激素

  1. 不用追求瘦臀:臀部有适量脂肪是好事,尤其是绝经前女性,不用刻意做瘦臀训练,反而要避免过度节食导致臀部脂肪流失;

  2. 绝经后重点补保护:绝经后雌激素下降,臀部脂肪的保护作用减弱,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比如每天喝一杯豆浆(含植物雌激素),每周吃2次深海鱼(比如三文鱼,含Omega-3,减少血管炎症);

  3. 别忽视肌肉保护:女性更容易流失肌肉,肌肉少了就容易堆积肌肉脂肪,建议每周做2次力量训练,比如深蹲、举哑铃(重量以能做12-15次为限),既能增肌,又能维持代谢率;

  4. 同样要控内脏脂肪:虽然女性腰腹脂肪影响小,但内脏脂肪还是敌人,如果肚子变硬是,也要用HIIT或膳食纤维控制。

最后想说:心脏衰老不是不可逆

这项研究最让人安心的一点是:心血管衰老不是定数,而是可以通过调整脂肪分布来延缓的。比如一个45岁的男性,因为内脏脂肪超标,心血管年龄到了50岁,但只要通过运动和饮食减少内脏脂肪,1-2年后,他的心血管年龄可能回降到46——相当于让心脏年轻了4

与其纠结体重秤上的数字,不如多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肚子是不是硬邦邦?爬楼梯会不会喘?体检时有没有脂肪肝?这些细节,比BMI更能反映心脏的真实年龄。毕竟,我们追求的不是,而是让心脏能陪我们更久、更健康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Losev V, Lu C, Tahasildar S, Senevirathne DS, Inglese P, Bai W, King AP, Shah M, de Marvao A, O'Regan DP. Sex-specific body fat distribution predicts cardiovascular ageing. Eur Heart J. 2025 Aug 22:ehaf553. doi: 10.1093/eurheartj/ehaf553.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844600.

Tags: 科学家眼中的 “长寿身材”:女性 “梨形” 更抗老,男性少腰腹肉才护心!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